1291年初,马可·波罗从
泉州启程,完毕在中国16年的生活。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他卷入与热那亚的战争,在被俘入狱期间写了那部游记;1575年,曾到过
福建沿海的西班牙人拉达报告说,“我们通常称之为中国(China)的国度,曾被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称为契丹(Cathay)”。
“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阅历了200多年。”张国刚说,而这正是欧亚大陆均衡被突破,西方超越东方之前的200多年,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于今是十分时期,
福州鹿森书店在线上“靠拢”了不少书友,一同“用方言诵读诗词”,理解
福州传统风俗中的“送瘟神”,或与名家“面对面”,倾听新知……4月3日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在鹿森书店线上讲座发声,带来“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读《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的主题分享,为当下的理想关心提供历史的考虑。
传教士来了
一个长期困惑我们的问题是:既然成吉思汗的铁骑已远至欧陆,而郑和的船队也曾抵达非洲,为何中国究竟未能在大航海时期占得先机?
张国刚给出两个层面的解答:从地缘政治来讲,在于蒙古汗国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海陆贸易通道,而中亚、西亚地缘政治又随着帖木儿与奥斯曼两帝国的崛起发作变化,遂使得马可·波罗的东行成为可能,客观上也促使欧洲人探寻新的航道,从而发现新世界。
此前,西方世界关于东方的学问,根本根据公元2世纪托勒密在《天文学》中的引述,以为只要取道陆路才干抵达丝国(中国)。而马可·波罗则标明,亚洲大陆的东部并非封锁的水域,而是海岸的边缘。他自己就是经海上丝绸之路回到欧洲的,途中还在东南亚地域逗留数月。
就内在动因此言,这与欧洲信奉的“保教权”亲密相关。所谓“保教权”,是指天主教传教事业上的一种优惠特权,成为欧洲国度瓜分世界的“依据”。
葡萄牙是西欧小国,却在大航海时期率先闯进亚洲。一大缘由是,葡萄牙人以为沿海岸南行绕过非洲再往东行驶,便可抵达印度,取得黄金与香料。而西班牙王室则受哥伦布影响,希望向西飞行抵达印度。随着好望角和美洲大陆的相继发现,葡、西两国在教皇见证下,于1494年签署《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同时,以“保教权”为借口,一个往东,一个向西,开疆殖民。
这群被明人称为“佛郎机”的葡萄牙殖民者,于1557年在澳门树立定居点。葡人初来
广州寻衅,即被明朝官军痛击。如此这般,何以让他们还有空可钻?《明史·佛郎机传》透露一个机密,原来“
广东文武官月俸多以番货代”,中央官收入的相当一局部是用外贸物品的“抽分”(按比例向进口货物征税)来获取的,“至是货至者寡,有议复许佛郎机通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