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7日至今,身为
重庆三峡中心
医院意愿者的她,已俨然成为一名纯熟的“送餐员”。
从集中供给点到
医院的路有一公里,以上坡为主。餐车装满30多份盒饭后,整车有近百斤重。对110斤的朱秀芳来说,推车是个技术活。餐车把手是活动的,假如用力不均,车会卡住不走;车轮直径10厘米左右,稍有不慎,就会卡在道路缝隙中,动弹不得。
为了让医务人员尽快吃上午餐,朱秀芳推着餐车,在车流中走得飞快,路上哪里有坑洼不平,哪里有台阶,她早曾经十分熟习了。
朱秀芳(右一)推着餐车赶往
医院。 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 记者 罗杰 摄“我每天为病区和酒店医务人员送午餐和晚餐,一天要送200多份,来回要跑四五趟。”朱秀芳说,医务人员抗疫最辛劳,能在疫情期间为他们送餐,是本人可以想到的最不添乱,又能尽心意的事情。
疫情发作后,
医院抽调了各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患者救治中,用餐时间不固定,用餐人员也随时在变化。朱秀芳得知院内送餐人手开端紧缺后,找到
医院社工部,主动参加到送餐队伍中来。
朱秀芳承受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 记者 罗杰 摄每次送餐到医生办公室,朱秀芳发现,可以按时吃上饭的屈指可数。“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保证热饭热菜送到,不要在我这个环节耽搁大家用餐。”朱秀芳说,可以早送几分钟,医生护士可能就刚好能吃上几口热饭。
“她们这么年轻,和我女儿年岁差不多大,天天这么高强度工作,看着真让人心疼。”每次送餐时,朱秀芳也在想尽力帮大家改善生活。哪个菜吃的次数多了,哪个菜还不错,她都记在心里,回去给厨房师傅说,让下次改良。
一周前,她偶尔听到一个年轻护士说吃了一个月的盒饭有点腻了,想吃家里妈妈做的泡菜。“这一下提示了我,这是我能做的呀!”朱秀芳说。
朱秀芳腌制的泡菜。 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 记者 罗杰 摄从那天开端,朱秀芳送完午餐回家后,又多了一个活干——给大家腌泡菜。
换下因送午餐汗湿的衣服,洗完澡,朱秀芳到楼下超市买点白萝卜、胡萝卜、白菜豇豆,回来洗洁净,等送完晚餐回来,就开端切条腌制。家里的3个泡菜坛用完了,她又找来几个空罐子,尽可能地多做一点。
集中供给点为医务人员准备的菜品之一。 华龙网-新
重庆客户端 记者 罗杰 摄朱秀芳的泡菜,在
医院疾速“走红”。现往常,“朱妈妈的泡菜”成为医务人员的下饭“神器”,每天上午10点,她都会先从家里送泡菜给大家,再到供给点为大家取盒饭。
“这些天来,她每天都准点为大家送餐,爬坡、爬楼,不断任劳任怨,”
医院社工部护士李秋玲说,朱秀芳用本人的双手,暖了抗疫医务人员的胃,正是有她这样的人在默默付出,才让大家随时都充溢战役力。
“我做得是很小的事情,比不了他们,很普通很普通。”朱秀芳一次次反复这句话,每次说完都会笑,“哪天疫情停了,我就不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