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国度级非遗剪纸传承人程兴红收到
广西科技出版社的约稿,让程兴红用剪纸艺术“剪”出12首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拟命名为《剪的记忆》一套书目的局部内容之一。
“这套书目前拟定分为三册,分别为唐诗、宋词、元曲三册,约请6位国度级非遗剪纸巨匠初次联袂协作。”程兴红引见,该套书以剪刀(刻刀)为工具,以6种国度级非遗剪纸技艺为表现方式,以唐诗、宋词、元曲的最美意境为剪纸内容,“让非遗变身群众剪纸书”,发明性地抢救和继承国度级非遗剪纸技艺。
据理解,其他5位国度级非遗剪纸巨匠分别是
山西的张多堂、
黑龙江的倪秀梅、
山东的范祚信、
内蒙古的段建珺、
河北的周淑英,每位剪纸巨匠将分别采用具有不同地域作风的剪纸艺术,“剪”出72首古诗词的画面、意境和内涵。其中,程兴红担任的12首唐诗、宋词、元曲,与其他60首古诗词一样,都包含着别样的东方美、中国情。
不过,对程兴红来说,剪纸信手拈来,可如何了解透彻这些古诗词,并能用剪纸艺术表现出来,着实令他费了一番心机。“作为民间剪纸艺人,受教育程度有限,了解起这些古诗词有一定难度。”程兴红谦逊地说。对此,他找来各路专家,不只摸清弄透12首古诗词的内涵,还对每首诗词所处时期背景、服饰作风等停止研讨。
“挥鞭驾马”,“勃然大怒”,“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一张缺乏一半A4纸大小的剪纸作品中,程兴红将岳飞《满江红》里的相关元素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跃起的战马、飘舞的令旗、冲冠的怒发、云和月……“画面内容要对应诗词的场景,还要传达出诗词的内涵,的确有一定难度。”
程兴红引见《卜算子》、《杂诗》等其他几幅剪纸作品的创意,大到场景设置、人物外型,小到衣冠发饰、动物形态等,每幅剪纸作品在细节之处的拿捏,将每首古诗词的内涵寓意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程兴红经过本人对12首古诗词的了解,在没有任何设计草图的状况下,凭仗内心的感受和创意,一剪而成。“出版社问我要剪纸的设计图,我说没有,他们还不置信。”不断以来,程兴红的每幅剪纸作品,从未提早勾勒设计过任何图形,全靠手法技艺和沉淀的功力。
“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剪纸创意,将古诗词用剪纸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只发扬了诗词文化,还让更多人认识、理解和传承剪纸。”程兴红说,该套书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发明性地“让非遗走向百姓”,让百姓买得起,让普通人学得会,让年轻人爱得上,非遗的传承才更有意义。
广西科技出版社有关担任人说,剪纸与古诗词的交融是这本书的创新点之一,让唐诗宋词元曲(内容),与剪纸(方式)分离,让诗词“捂热”剪纸。“许多年轻人不理解剪纸,但肯定听过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我们希望借助广为人熟知的诗词题材惹起共鸣,让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去理解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