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皖南古村有座老学馆

皖南古村有座老学馆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0年05月12日 09:05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滁州墙体广告

  安定山房,又名“聚德堂”,坐落在我省青阳县陵阳镇所村西。它始为明洪武年间族人陈孟贤捐资建造的陈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时改建作学馆。据有关材料载,安定山房是皖南古代学馆建筑保管最为完好的一座。
  一、安定山房啥容貌
  在皖南九华山麓的青阳县,我们看望了陵阳镇的古老村落所村。据史料记载,所村古村已有两千多年了。不知像这样历史长久的村庄,在两千多年后还能探寻到什么。驱车出陵阳镇往西五里,远远就能看到村庄西侧安定山房的东山墙和朝南的高大门楣的一角。
  作为皖南古代学馆建筑保管最为完好的安定山房,在村中偏西位置。山房坐北朝南,南北向进深三进计71米,东西向通面五开间阔16米有余,占空中积1173平方米,外观雄伟。正门墙壁为四柱三楼牌坊外型,高达十米,正门中上方镶嵌一块汉白玉石匾,阴刻楷书“积善流芳”四个径尺大字。四柱底座为石雕须弥座;坊额间镶嵌砖雕八仙图,门楣上方雕琢“双龙戏珠”,石匾左右为“凤落宝地”与“麟吐玉书”;楼顶斗拱出挑,翼角腾空,气宇轩昂;两侧立砌高大的马头墙,与鳞次栉比的屋顶构成雄壮壮美的外观。内部为三进六脊构造,每进都有门厅、正厅,两厅之间有东西两厢廊庑相衔接,组成一个四合构造,屋内见院,院内见厅;上有长方形大天井,屋顶落水沿28方檐口流入,谓四水归堂,喻聚财聚德之意,坐居其内,可晨沐晚霞,夜观星斗,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随处可见。
  我们看到,屋内除砖墙瓦顶外,全为木制满堂造柱的抬梁架构,第一进32根、第二进46根、第三进38根,共116根立柱,柱上三层穿坊柁梁皆为合抱之木。梁柱衔接处的斗拱雀替均为人物、动物、花草镂空木雕,形态逼真,刀工精深。立柱下的石磉每只都饰以浮雕,尤以中进最为宝贵,用料讲究、图案精巧,雕琢精妙。后进尤为特别,其正厅为两层楼阁,楼下台沿是汉白玉荷花柱栏杆,楼上有朱漆栏杆和方形巨窗,窗门为镂空木雕,窗对天井;两侧厢楼为望阁,内墙即朝天井的花窗,外墙砖壁上开异形观景小窗。后进保管最好,为明代早期建筑,文物价值极高。
  二、唐朝柏树和明清房屋
  据村中《陈氏宗谱》记载,所村村落构成于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其时设陵阳县,下隶二十一图,所村时名淳市图。三国东吴太元元年(251),改陵阳为临城,下隶二十八里,所村时名清化里。唐天宝元年,洪州都督请邑于青山之阳,变陵阳县为陵阳乡,其时所村名为陈家村。直到宋哲宗时,才改称所村因循至今。所村在先前800年间四易其名,由“淳市”而“清化”,我们约略能够遐想该村民风的憨厚与明朗;及至唐代,陈姓在该村繁衍开展为大姓旺族,一度以姓名村,可见其远近出名水平。至此,陈氏家族作为所村旺族大姓持续了千余年。
  为什么后来又改称所村呢?据村里人说其中大有考究。所村处九华山之南,金霞山之东,两面青山拱抱,一溪东流,此形貌如“黄龙出海”,为古堪舆家所称道。关于所村一名的由来,陈氏谱牒的说法就与堪舆有关。《陈氏宗谱》记曰:“村以所名,取五方山峦形势,东木、西金、南火、北水、土居其中,与五行适相契合,有得其所之意。”村中除民居外,《陈氏宗谱》记载在案的公益设备建筑有二十余座,堂馆庙庵亭阁应有尽有。有留念堂“官礼堂”;有接待过访贵客的驿馆“云阳馆”;有文人聚会之所“图南阁”;还有大夫第、观音堂、昭明殿、九龙庙、慕仙庵等建筑,其村富有与人文昌盛可见一斑。
  据村中人说,昔日蔚为壮观的所村古建筑,多数已毁于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日寇扫荡。往常仅存十五六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散落在各村民组,也有相对集中的群落,大多年久失修。今天我们尚能见到的,除安定山房外,还有数处保管较为完好且颇富特征的古民居。徽商陈咸庆所建“庆馀堂”,四正两廊,坐北朝南。正屋进深约28米,宽10米有余,上堂照壁存有“庆馀堂”木匾一块,正屋后部配屋已撤除,西侧耳屋尚存,上世纪90年代曾在此屋拍摄黄梅戏电视剧《桃花女》和《拉郎配》。距安定山房约40米处有座绣楼,呈四字形格局,二层为通体木雕花栏。陈祖锡百年祖屋,坐落在半边丘,为两幢连体建筑,一为四正两廊,一为古式三间,坐东朝西,前有一院,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百余年,房主陈祖锡年已九旬,耳聪目明,多知所村旧事。在油榨庄内,尚存一组建于清代中晚期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全为四正两廊格式。
  值得一提的是,村中的唐柏与古桥。在九甲村民组的古道旁,今存一株植于唐朝的古柏树,苍颜不老,蔚然健壮,形似鸣鹤,状如虬龙,可谓奇迹。村前小河,古称南溪,溪上一座单孔拱桥,长约三丈,宽一丈,高丈余。桥身右拱位正中有一石碑,碑面完整被风雨剥蚀,字迹无存。据村中老者陈祖锡说,此桥名为斡桥,祖辈传说建于唐代以前。
  三、清朝时作为学馆
  《陈氏宗谱》记载,迁居所村的陈氏始祖叫陈志达,听说是汉丞相陈平的子孙,曾官至渤海太守和京兆尹。西汉末王莽乱,陈志达举家避居于此,毕竟来历非凡,居然就在此山野僻地繁衍出一支绵亘千年的旺族,到修建积善堂(安定山房)的陈孟贤,已是第五十七世了。
  而据史料记载,安定山房为典型的徽派祠堂式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而其前身为“官礼堂”。陈什万,义捐谷万担,赐爵不受。唐玄宗天宝五年,赐陈氏官礼匾额,“官礼之号,由此基焉”。陈氏族人为留念其祖先捐谷济荒被朝廷旌为义民而建的“官礼堂”,毁于元代。后由陈孟贤于明洪武年间在其原址上建“积善堂”为合族公堂。陈孟贤于明洪武年间以贡致仕,授迪功郎,任江西饶州府阅历,后因反对朱棣拥兵发难,兵败牺牲,留有血书示后人。其人终身品卓行方,为政勤民,为臣尽忠,堪为陈氏楷模。前二进建于明末清初,乾隆三十六年(1771)为便当临近生童赴试投宿和兴义学,充作学馆,时秋浦邑令钟学曾题匾“聚德堂”赠之,以为贬责。咸丰二年(1852)再次扩建成如今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维护这座文物,1985年10月,安徽省文化厅拨专款停止了一次较全面的修缮,作为古代学馆建筑保管。次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保管至今。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