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如今人们提到淮北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而这句话所包含的历史,则与淮北市的降生息息相关。能够说,没有60年前的煤炭大开发、大建立,也就没有淮北市的成立。
淮北煤炭开采始于1200多年前
说到淮北煤炭的开采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唐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在如今淮北所在地的相地,筑城时就发现“投火可热”的“石墨”。而到了明代中期万历年间,濉溪口和烈山一带的煤炭已被开发应用,成为那一地域范围最大、煤窑最多的采矿区。
在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中央志研讨室,我们还看到《淮北市志》等史料上记载,明天启初年(公元1622年)前后,
宿州知府祁承业在一些私人信件及其所著《符离弥变纪事》中称,“开窑已至七十余处,计众当不下三千”。乾隆十年(1745年),清廷批准在烈山开煤矿。而到了1900年,宿城秀才周绍棠取得开采权,组建合众
公司;1904年,
徐州道台袁大化抢占烈山煤矿;1905年,临涣绅士周玉山出资组建普利
公司;1915年,
安徽督军倪嗣冲组建普益
公司。
时间到了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把烈山煤矿收归国有,成立农矿部烈山煤矿总局。当时的烈山煤矿辖南北两矿,南矿产无烟煤,10口井中有2口消费;北矿产烟煤,1口井消费。“矿内运煤采用电力,消费和运营的职能机构以及浴室、
医院、学校等隶属设备比拟完善,
日产量到达500吨。”据淮北史志研讨室相关人员引见。但到1938年5月日军占领烈山后,烈山煤矿属日本“华中株式会社”。1945年日军投诚后,国民政府又谋划修复烈山煤矿,但直到解放前夕,烈山煤矿的消费不断没有得到恢复。
随着1949年1月淮海战役的成功,烈山煤矿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49年12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意中央开采烈山煤矿无烟煤。1955年3月,
安徽省成立中央国营烈山煤矿筹备处,同时,濉溪县成立采煤团,在烈山矿区停止旧矿井的修复及小范围开采煤炭工作。
拉开淮北煤炭大开发序幕
我们晓得,勘探是煤矿开发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国度开端了淮北煤炭的勘探和开发。
“1955年5月,
安徽省工业厅勘探队初次组队进驻烈山地域停止勘探,初步获取了一些地质数据。一个月后,国度地质部华东地质局又组建宿县地质普查队,在
徐州以南、宿县以北,津浦铁路以西、青龙集以东1500平方公里内展开地质普查。经过两个月的慌张工作,普查队明白提出该地域是一成煤远景区。”淮北史志研讨室相关人员说,在此根底上,1955年9月,华东地质局决议成立325地质队,进驻淮北地域展开煤地步质普查工作。325队抵达后,很快在烈山陆庄以东打了第一眼钻孔,见煤8层。又经过两年大范围的正轨勘探,325地质队正式提交了一份报告,充沛肯定了淮北这一煤层汇集地域的开采价值,估量总储量8亿吨左右,具备了建立成为一个煤炭工业基地的条件。
依据地质勘探的结论,当时的
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议大范围开发淮北矿区。
据《淮北市志》等史料记载,1957年8月底,中共
安徽省委指令
淮南煤矿担任淮北矿区开发的筹备工作。同年10月,
淮南煤矿的先遣人员来到淮北,停止实地勘察。依据所控制的资料,拟定出一个初步的开发规划和施工计划。计划包括铁道路、公道路、高压输电线路的修建、河流改道设计以及煤矿最初建立范围和市区所在位置等。
依据这一计划,中共
安徽省委先批准成立了淮北矿区的闸河煤矿筹备处,开端破土开工建立。到了1958年5月5日,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全面担任和指导淮北地域中央投资和中央投资煤矿建立工作,受国度煤炭部和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双重指导。5月上旬,淮北煤矿筹备处提出煤田开发规划的初步意见,并向中共
安徽省委作了汇报。
应该说,淮北煤矿筹备处的成立,拉开了大范围开发淮北煤矿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