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徽剧的历史沿革

徽剧的历史沿革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0年05月12日 09:05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六安墙体广告

  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现名,是我国安徽省中央戏曲剧种之一。徽剧于明末清初构成于安徽徽州、池州、安定(今歙县、贵池、当涂)一带,是中国戏曲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剧种,不只京剧是在它的根底演出变构成,中国南方的许多中央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简直普及全国。在安徽省内,现盛行散布于南陵、青阳、徽州、安庆、巢湖等广阔地域。今徽剧以徽调(戏)为主体,兼演青阳腔、徽昆和民间小戏。
  历史沿革
  徽剧具有长久历史。明代中叶,皖南的徽州、池州是中国东南地域商业、文化的中心之一,当时著名的戏曲声腔如余姚腔、弋阳腔已在这一带盛行。明嘉靖、万历年间,在这一带产生了徽州腔、青阳腔(亦称池州腔)、安定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徽州腔、青阳腔并被誉为“天下时髦南北徽池雅调”,盛极一时。此期间,昆曲也在徽州一带传播。徽州腔在唱腔等多方面深受昆曲影响,在吸收昆曲营养的根底上逐渐构成了“四平腔”和以后的“昆弋腔”。
  明末清初,昆弋腔传到安庆府的枞阳、石牌镇(今怀宁)一带,受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影响并与随山陕商人的商业活动而南来的西秦腔相集合,逐步构成吹腔、拨子、二簧等徽调唱腔。由于吹腔、拨子构成于枞阳、石牌镇一带,清初时曾合称为“枞阳腔”;乾隆中叶又称为“石牌调(腔)”。后二者又进一步遭到梆子系统的影响,在安庆一带呈现了一种人称“安庆梆(班)子”的戏班,所唱曲调包括吹腔和拨子在内的各种唱腔,统称为“安庆梆子”。
  到清乾隆中叶,徽剧的石牌腔、安庆梆子、二簧调等主要声腔均已构成。这些声腔早在进京之前就已随着徽班的活动而传播各地。如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广州的外江梨园会馆《碑记》上,就已记载有太和、保和、瑞祥、永兴等徽班的名字。乾隆四十五年的另一块《碑记》则记有荣升、春台、有福、上明、翠庆、集庆、保和、文秀、上生等九个徽班班社。乾隆五十五(1790)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演出,惊动京师。以后,在乾隆、嘉庆年间进京的还有四庆徽、五庆徽、四喜、春台、和春、三和等徽班。其中,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最为有名,人称“四大徽班”。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徽班在北京愈加兴隆兴旺。成书于道光十七年的《长安看花记》中曾这样记载:“嘉庆以还,梨园子弟多皖人,吴人渐少。”另一部写于道光二十二年的《梦华琐簿》也曾记载:“戏庄演戏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
  历史上徽戏曾一度衰落。道光八年至十三年(1828-1832)间,汉调艺人王洪贵、李六等在北京参加徽班,使徽、汉合流,呈现变“诸腔杂陈”为“以皮簧为主”新剧种。而南方的徽班也遭到京剧和其他各新兴中央剧种的冲击,在咸丰、同治(1851-1874)后,徽剧班社逐步减少;加上原先徽商的位置已被新兴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权力所取代,使徽班逐步失去原先徽商在经济上的支持,活动区域日渐减少,只盛行于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省的局部地域。但其艺术方式却保存了下来,并与京戏分为两个系统,称为“徽戏”。民国十年(1921)以后,徽班虽依然活泼,但改调京腔者日渐增加;至抗日战争前夕,大多数职业班社解散,艺人多改学京戏或弃艺从农或改行经商,只要少数班社勉强维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戏得到了恢复和开展。1956年成立了安徽省徽剧团,抢救发掘、搜集整理了近千个剧目和大量的徽剧声腔、音乐、脸谱等宝贵材料。1959年和1961年,该团两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公演。1990年在留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盛会中,徽剧以其特有的艺术作风再次惊动京城。1991年至1997年间,安徽省徽剧团屡次应邀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域和日本演出;1999年夏,又应邀赴西班牙参与第20届朝圣国际艺术节、西班牙奔牛节和马德里夏季艺术节的演出。中国艺术家们的精彩扮演给当地观众留下了深入印象,遭到极高赞誉。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