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央视新闻栏目《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意愿者,第一个出场的就是来自
南京的殷学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他展示出了95后年轻人特有的义务与担当。
“从2014年至今,是青奥意愿效劳肉体不断感染着我。”面对镜头,殷学强道出了初心。
2014年在
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让青奥意愿者“小青柠”走向世界,成为
南京乃至全中国的一张“最美名片”。6年来,“小青柠”的肉体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
南京青年,引领着他们投入到意愿效劳的巨大事业中来。
抗击疫情、复工复产,95后意愿者扛起义务与担当被央视报道的殷学强今年25岁,是
南京市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年初三,市文化办、市意愿效劳结合会向广阔意愿者发出贡献爱心、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的建议,身在
河南老家过年的殷学强看到建议,一下坐不住了。
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大年初七,他以“回宁温习”为由,踏上了开往
南京的火车。
深夜抵宁,第二天一早,他正式参加到
南京南站的意愿效劳团队中,成为值守城市“南大门”的一名意愿者。
早六点起床,早八点到岗,晚八点下班……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日子里,殷学强每天效劳时间超越12个小时,承当了引导旅客距离排队、丈量体温、分散密集人群等工作。
碰到意愿效劳休整时,殷学强也没闲着,得知血站告急,他决然卷起袖子去献血;见社区人手缺乏,他主动参加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意愿者队伍中。
广阔意愿者用爱心谱写出一曲曲赞歌
去年7月中国意愿效劳结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总书记曾寄语广阔意愿者——立足新时期、展示新作为,发扬贡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意愿肉体,以实践行动书写新时期的雷锋故事。
南京的意愿者们做到了!
大疫面前,义无反顾。不只仅是殷学强,大年初三,
南京团市委发布全市防疫重点区域意愿者招募公告,短短12小时,第一批青年意愿者队伍就组建终了,赶赴铁路
南京南站;48小时内,报名者达450人,均匀年龄不到28岁,最小的才18岁,其中七成是90后以至00后。
还有不少意愿效劳组织也在默默贡献着。
在
南京师范大学,有一支“火神翻‘疫’意愿效劳团队”,由该校外语学院教员组成。
2月29日下午,省疾控中心和该团队联络,恳求将“苏康码”在线申请系统翻译成多语种版本,同时对“
江苏省来宁返苏人员安康情况主动申报系统特征做法”的推行引见停止多语种翻译。20多名教师意愿者加班加点,第二天下午,一份圆满的“答卷”提交了。
传承青奥意愿效劳肉体,聚力打造意愿之城
是什么支撑着意愿者如此贡献?
对殷学强而言,是一个曾经未完成的幻想。
2014年,就读高三的殷学强为了备战高考,没能报名参与青奥意愿者,这成了他心底的一个遗憾。
进入大学后,殷学强为了“圆梦”,开端参与意愿效劳:他先后参与了世界轮滑锦标赛、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会意愿效劳,还参加了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留念馆、
南京红十字会等意愿效劳队伍;前不久,殷学强还递交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会意愿者申请。
“正是对‘小青柠’的向往让我走上了意愿效劳岗位,这些年来,做意愿者曾经成为我生活的一局部。”殷学强道。
“小青柠”是
南京青奥会意愿者的昵称。在那个炽热的夏天,“小青柠”的青春生机和真诚效劳,不只深深印刻在参赛队员和观众的脑海里,更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信中,习总书记勉励大家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
往常,青奥会早已闭幕,但一批又一批
南京青年仍尽己所能贡献本人、展现本人,打造一张张最美“中国名片”,这已成为他们的初心和任务。
华晨曾在青奥会担任主媒体中心的意愿经理助理。青奥会后,他参加了一个叫“青春同行”的公益组织,给仙林地域外来务工人员上课。
“小青柠”陆智敏努力学习韩语、日语和葡萄牙语,终于成了里约奥运的一名意愿者,“我希望能借助这个宽广的平台,展示出中国年轻人的热忱微风采。”
其实,“小青柠”只是
南京意愿效劳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光时辰,
南京“意愿之城”建立不断在路上。早在1993年,
南京就推出了意愿者行动;2005年,《
南京市意愿效劳条例》公布,
南京也因而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意愿者行动立法的省会城市;2011年,首届
南京意愿者大会召开;2015年以来,多个意愿效劳先进典型取得全国“四个100”荣誉称号……2019年,全市实名注册意愿者299.85万人,年度有效劳记载注册意愿者169.2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越15.41%。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
南京20万防疫意愿者站了出来,再一次生动描画了文化
南京、意愿之城的肉体底色。
南京这座城市,由于意愿者,变得格外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