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湖南郴州假奶粉事情后,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被曝光的固体饮料“假奶粉”事情为冰山一角。近来,广州市以“贝儿呔”、“敏儿舒2号”两款产品为主的假奶粉事情不断发酵,目前已有约60名左右受害家长在网上维权,广州10余家医院医师被家长控诉引荐“假奶粉”,广州市卫健委已介入查询。
看看媒体对广州假奶粉的报导,医师和企业的手法如出一辙。一是商家故意打擦边球,以不明晰的方式标示固体饮料,但外包装却高调地做成了与奶粉外观类似,宣扬则是“合适蛋白质、乳糖不耐受的特殊体质的宝宝”,这些固体饮料大多数是合规的,产品都是有全套手续的,彻底合规合法,只不过,合的是蛋白饮料的法,违的是特医奶粉的规。所以,最多是代理商虚伪宣扬,而虚伪宣扬比产品不合格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二是医师向家长引荐。三是产品不能进入医院,但多在医院附近的母婴店或许网上药店以及母婴产品网店售卖。
再看处分成果。郴州假奶粉事情中,县商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建军、商场秩序监督管理股长曹石顺被革职。但是,革职不是一种行政处分,只是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依照法令或制度规则免除公职人员所担任的职务,还有被再任职的或许,与撤职是两个概念。同时,涉事医师停职一年,对虚伪宣扬的商家,则是下达处分决定书,而企业则是联合医院按退一赔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属补偿。看起来,牵涉到的人都处理了,但这样的处理成果能否真实起到震撼效果,不会在其他城市呈现假奶粉呢?遗憾的是,广州又呈现了。
最终来看预警。郴州假奶粉事情之前,当地曾发生类似事情。栖霞市商场监管局没收12种违法生产经营的食物,以及标签不合格的预包装食物包装罐,并处分款456105元。医院处分是医院内6人别离书面检查、诫勉处理、批判教育。2019年新京报曾报导:宁波特壹食物有限公司普通奶粉缴纳必定“进门费”后可进入医院院内商铺销售,2019年11月,宁波市商场监管局责令企业停止发布违法广告,消除影响,并处分款20万元。
那么,媒体早已预警,为什么假奶粉事情还会在当地或其他城市重演?各地监管部门有没有把事情教训拿来举一反三,检查一下自己一亩三分地上是啥状况?对假奶粉事情的处理,能否有一个顶格处分的规范,以起到真实的震撼效果?比如,凡是向家长引荐假奶粉的医师一概开除,并在几年内制止进入医疗行业。比如,负有直接职责的监管部门的负责人一概撤职。如果这些短板不赶快补齐,那么,假奶粉事情就如击鼓传花,广州之后,还会有接盘侠。5月29日,襄阳市民刘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反映,贝因美母婴生活馆中心医院店,把固体饮料当作奶粉出售。当晚,新京报记者从襄城区古城商场监管所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投诉人所供给证据无法直接证明上述店肆虚伪宣扬,工作人员现场检查亦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故不予立案。
事实上,不只假奶粉这样,看看媒体报导,一地呈现虐童事情,成果就会各地虐童事情都被会集报导出来;一的游乐设施呈现事端,成果媒体告诉咱们,近5年已超23起同类案件……所有这一切,值得各地反思。 广东广州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