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墙体广告 昨天上午,一位老人捧着厚厚一叠书来到玺园社区。工作人员讯问得知,这位老人名叫沈庄,用了5年多时间走遍
扬州的街头巷尾,整理出了近4000个
扬州地名,随后将这些地名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整理成册,想赠送给社区的年轻人,让他们能更多接触并理解
扬州这座古老的名城。
“吃吃看巷”咋来的?
一个乖僻的巷名惹起他兴味
据沈庄引见,本人是
连云港人,但是曾经在
扬州生活了40多年了,“我1972年来
扬州参与工作,到如今曾经算是半个
扬州人了。这么多年也听很多 老同事提起过
扬州一些稀奇乖僻的地名,觉得很有意义,但是退休前不断忙工作,也没有闲情去研讨这个,不断到2010年的时分,有一次我一个人漫步,走到朱 自清故居左近,忽然发现一条巷子的名字很有意义,叫‘吃吃看巷’,我一下子就来兴味了,四处找人讯问这个巷名的来历。”
沈庄通知记者,当时本人找了多位寓居在此的居民讯问,但是都没有得到解答。“后来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位80多岁的老居民,他通知我,传说在光绪年 间,有一对外地夫妻逃荒到了这里,这夫妻俩在巷口开了一个饺面店,起初有一些左近的人抱着吃吃看的心态来光临,结果一吃之后觉得滋味很好,于是这些人不但 成了店里的常客,还引见他人来这里吃吃看。于是,这对夫妻痛快将本人的饺面店改名叫‘吃吃看饺面店’,‘吃吃看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而且这三个字还不是 普通话的发音,一定要用
扬州话来读。”听完老人的引见,沈庄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便拿出纸笔将“吃吃看巷”记了下来,“回到家之后,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扬 州有这么多巷子,还有很多有趣的地名,不如就把
扬州城跑一圈,把这些地名全都记载下来。”
5年多跑遍
扬州 记载了近4000个地名
从那天起,沈庄便骑自行车在
扬州的街头巷尾里转了起来,无论是新小区还是老街巷,只需有名字的都逐个记载下来,5年多时间下来,周边的槐泗、沙头、江都、仪征都跑遍了,记载了近4000个地名。
“我还每天都读
扬州晚报,上面有很多
扬州知名文人学者对老
扬州地名的解说,看了之后收获颇丰。假如我还没去过这个中央,那我上午看完报纸后,下 午就骑车去报纸上提到的中央看一看。”沈庄说,随着城市的建立与开展,很多中央都建起了高楼大厦,换了新相貌,“比方洼字街,听说以前商贾云集,遍地商 贩,可惜我去的时分老街曾经拆掉了,建了新小区,我也只能从老照片上一窥原貌了。”
归类整理成册
想让年轻人更理解
扬州 “在我搜集
扬州地名的时分,我发现大局部年轻人对
扬州的老地名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对搜集的地名停止了归类整理,共有170个大类,起名叫‘扬 州地名趣联’。”沈庄通知记者,“比方一到万停止归类,像‘益人巷、二郎庙、三元桥、四季园、五台山、六圩乡、七里甸、八大家、九龙村、石牌楼、百岁坊、 千总门、万寿街’,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
沈庄引见,“当然,我也与时俱进,用
扬州地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组成了‘连淮扬镇铁路’,那就是‘连谊路’、‘淮海路’、‘扬子津路’、‘镇扬汽渡’、‘铁货巷’、‘路灯台’。”
沈庄说,“我整理的地名或许并不是最全面的,但是我希望可以经过这种方式,让后代们理解
扬州,由此更酷爱本人生活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新美
广告: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