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广告 在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上,主页有这么一条音讯:因郑州局京广线施工影响,5月16日北京西-三亚T201次、5月18日三亚-北京西T202次旅客列车暂时停运。
这个音讯打乱了预备买票去三亚看女儿的杨女士的度假方案,她为此不得不思考换成其他车次。
杨女士不知道的是,郑州局京广线施工,列车暂时停运的原因是一座桥。这座桥是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
从1960年4月建成通车到本年5月16日退役,这座横跨黄河、服役54年的大桥将退出前史舞台,将连通黄河的重担交给新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
站在郑州北黄河岸边,水面宽阔,地形平整,可谓“潮平两岸阔”,极目远望,一座座桥跨过水面之上,历任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不只使通途变通途,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变成前史的见证者。
从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到郑州黄河铁路大桥
再到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
1987年
郑州“黄河榜首铁路桥”完成了它的前史使命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原有新、旧两座。
旧桥原名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黄河上建筑的榜首座铁路桥,建筑于1903年9月(清光绪二十九年),1906年4月1日通车,全长3015米。
其时,桥址选定后,清政府先后聘请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工程师进行了现场查勘,但终究承建的是一家比利时的工程公司。大概是缺乏对黄河沿岸地质的调查,或许受困于其时建桥技能,比利时的公司把桥墩建筑在淤泥里,而非岩石层上,致使桥梁不行安定,埋下后患。
但无论如何,在100多年前,就彼时的缔造技能而言,这座桥在前史上位置显赫,堪称“中国铁路大桥之母”,是中国榜首座横跨黄河南北的钢结构铁路大桥,也是新中国建立曾经最长的桥。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观察黄河时,登上邙山头仰望黄河大桥,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召唤。
即使位置显赫,但战役和灾祸从来没有轻饶过它。多年的动荡和战役,加重了它的衰落。
1958年7月,黄河中下流发作特大洪峰,黄河铁路桥不胜冲击,遭受重创,致使京广线断线。当年7月28日和8月5日,周恩来两次到黄河大桥观察抗洪作业。但浑身疮痍的大桥随后被鉴定为“不再适合通行火车”,改造为单行道公路桥。
也就在这一年,就在旧桥约500米远的间隔,新的京广铁路黄河大桥正在拔地而起。
从1948年限速5公里,到1950年5月限速提升到15公里。虽然新中国建立后对旧桥进行了5次加固与改造,但旧桥已远远不能满意运送需求。前史前进的车轮滚滚向前,1987年,102孔的旧桥只留下5孔桥墩作为文物保存在旧址上,郑州“黄河榜首铁路桥”终究完成了它的前史使命。
2014年5月16日
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也要退休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1960年,旧桥退居二线,新桥呱呱坠地,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接过旧桥的重担,担起黄河通途变通途的职责。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2月,黄河铁路大桥的缔造再次被提上日程,并开端规划;1957年,被归入“二五”方案,1960年4月竣工通车。
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1958年5月14日开工,1960年4月20日竣工通车,全长为2889.8米,其时规划最高时速80公里。
站在黄河桥头,每隔三四分钟,就能看见一趟列车通过。呼隆呼隆的鸣笛声,像一首旋律简略的乐曲,一天通行240趟列车,成千上万的旅客从悠远的当地,通过这儿,再被送往悠远的当地。郑州这座城市也因而变成“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韶光如梭,白驹过隙,一晃54年过去了,它没有停歇过一刻。而5月16日,它总算要退休了。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接过重担
一笼笼用铁丝捆扎的石块在抛投手的奋力推进下,从一台台固定或能移动的铁架小车上掉入黄河,滚落在桥墩的前方,河面上登时飞溅起几米高的水柱,这叫做“抛石”。
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在建造伊始,因为其时的建桥技能和地舆条件约束,大桥桥墩入土深度只要30米,基础较浅,每年汛期,河槽冲刷对大桥的安全形成影响。担负大桥维护修理使命的郑州铁路局郑州桥工段黄河桥梁车间都会发动黄河铁路大桥度汛抛石,截至去年已有23年前史。
今后,这一幕再也难以看见了。
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退役后,坐落下流百余米的郑焦城际黄河大桥将持续接过贯穿京广线的重担。
新建郑焦城际黄河大桥是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过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大桥郑焦城际线有些全长9.63公里,规划时速为250公里;京广线有些全长11.28公里,规划时速为160公里。2010年10月15日开工建造,2013年4月9日主桥顺畅贯穿。
在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上,有两条线是给郑焦城际铁路预留的。郑焦城际铁路长约78公里,新建线路约68公里,规划时速为250公里,到时,从郑州到焦作游览时刻只需半个多小时。
郑州晚报记者 薛璐/文 周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