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交银施罗德陈俊华:未来恒生指数对港股市场的代表性会明显改善

交银施罗德陈俊华:未来恒生指数对港股市场的代表性会明显改善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1月22日 10:01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江西新余墙体广告


2021年开年,公募基金市场延续了去年年底的火热行情,1月以来,近80只新基金密集发行,已出现了4只“日光基”,基民投资热情未减。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对话各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基金经理,结合目前经济形势,解读不同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策略,展望各行业板块中长期的投资机遇,为投资者讲解如何“避雷”挑选有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金佳问》的基金经理,是来自交银施罗德基金跨境投资部副总监陈俊华,本期的分享主题是分析近两年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2021年部分行业的投资方向。

陈俊华,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拥有金融硕士学位。曾任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董事,拥有多年上市公司研究经验;负责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研究,长期跟踪超过30家相关上市公司

自2015年起,陈俊华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跨境投资部副总监。自成立以来,陈俊华管理的交银沪港深价值精选和交银核心资产产品的回报率分别为134.68%和101.81%(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10112)

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情绪高昂,据《2020中国基金白皮书》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速较上一年增速达到23.94%。

除发行热以外,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渐凸显。据Wind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2020年共84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过100%。

不仅如此,去年,多个行业板块景气度提振,白酒、消费、军工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年底轮番上扬,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基民关注2021年公募基金市场的投资机遇。

而与A股市场相较,港股市场2020年则面临全年的波动和调整,部分投资港股的基金并未得到预期收益回报。

交银施罗德陈俊华表示,面对去年的波动,恒生公司在去年下半年修改了指数的结构构成;港交所也加快了股票的进通流程。这意味着交易所在努力实现更灵活加快推动新兴经济的进入,未来恒生指数对市场的代表性有望明显改善。

以下为访谈实录:

基金佳问:请问您在管理基金产品时的投资逻辑和选股策略是怎样的?

陈俊华:我曾在卖方做了十年的行研,这段时间的积淀使我在选股方面更多的是运用自下而上逻辑, 从行业和个股来进行挑选。从2015年到现在,我明确的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需求端,从全球供需变化的角度出发,在有真实需求增长的行业里去挑股票。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去进行比较,筛选行业。

2015年以后,整个资本市场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沪深港通的开放;这对国内国外投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港股通对于A股的基民或者说投资人来说,开通了投资香港的通道。对于海外的投资者来说,同样也增加了投资A股的通道。而对比资金的体量,海外资金体量大于国内的资金体量。海外资金投资A股、港股,更多从配置的角度出发,这种资金安排方式,推动了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公司,将获得估值溢价。

筛选标的,我第一步是从需求增长的角度出发。全球产业比较的核心就是:哪些领域有真实的需求增长。有些行业会因为政策支持等原因增长,但很可能是一个短期不持续的增长。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的供需,肯定要按商业规则来运行,有真实需求增长的行业才能够走得长远。

在有增长的行业里,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同时具备稀缺性、成长力和“信”价比的投资标的。

关于稀缺性。我们关注的是在某个领域里,中国企业是否提供了最好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否有不可替代性?我会偏好选取难以被替代的角色。比如制造业,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都会有一个稳定性和快速升级换代的问题,我们最有机会实现这些要求。另外,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也努力在终端消费服务领域去找标的。我自己管理的产品,重仓也越来越集中在制造业和消费服务领域。

第二是成长力,一个没有内生的业务扩张能力的公司,是难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成长力,这其中包含研发能力,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等。企业的成长力是决定企业估值中枢变迁的最重要动因。

最后是“信”价比。香港市场跟A股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能够做空,在香港市场如果投错一个公司,所承受的代价要比A股要大得多。对我来说,如果一个公司在历史上,有信用不良记录,我们是完全不会进入候选池的,即使发现有可能有机会,我们也坚决不会碰。除非从治理结构、资产质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信用风险解除,我们才会去考虑。

基金佳问:2020年以来,从港股整体的走势来看,受海内外环境的干扰,港股整体跑输A股市场,您认为,港股去年持续波动走低的原因是什么?

陈俊华:从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从市场定位角度,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配置性市场之一,并非任何国家的主力市场。这意味着港股是以配置型资金为主导力量,从资金占比来看,尽管目前南下资金占比持续创新高,但仍不足10%;海外资金仍占据了50%+。 2020年,海外受疫情影响的波折、反复,较国内多一些,且持续时间较长。这首先导致全球配置型资金难以加大新兴市场配置,这是香港市场低迷的因素之一。

第二是指数结构。提到香港市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看恒生指数。早期,恒生指数约50%是金融、地产,且有一部分是香港本地相关公司。这些板块一方面增长前景不佳,但指数权重占比大,拖累了整体指数上涨。大家普遍看好的互联网、消费服务、生物医药等板块,在指数权重力占比非常小。2020年,尽管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涨幅,但对指数的贡献维护其微。这也造成恒指并未真实反映香港市场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恒生指数公司,包括港交所在去年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动。恒生公司修改了指数的结构构成,会定期调整成分股,我们看到,近期越来越多的新经济股票进入到了成分股当中——恒生指数的代表性在增强。港交所也加快了股票的进通流程,只要满足流动性要求,新上市的港股,能够不到1个月就进入港股通的范畴,这意味着交投会更加活跃。

可能明年这个时候再看恒生指数会发生很大变动。目前金融等传统领域在恒指里的比例已降到40%以内,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也许这个比例会进一步下降。未来恒生指数对市场的代表性会明显改善。

基金佳问: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医药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但从后期医药板块的变动来看,医药整体面临回调和波动。展望2021年,您认为医药板块下有哪些细分领域具有投资空间和潜力?

陈俊华:我不是医药领域出身,只能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我理解医药行业是一个高研发投入的精细制造业,不仅需要大量研发,同时要求稳定生产,认证周期相对长。因为对于稳定性的严苛要求,医药领域就会体现前期研发、认证过程非常长,一旦进入对应产业链,那么稳定性也非常高,难以被替换,这一点和其他领域是完全不同的。

按照上述特点分析,全球比较来看,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有的,是工程师优势和生产优势,因而我们的产业竞争力在于前期实验服务能力和生产环节的稳定制造能力,在这些领域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被替代的。这个领域会有很多值得关注和投资的点。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两年,大家一直都非常支持和关注创新药的研发和投入,仿制药由于带量采购等因素,令投资人持悲观看法。在股票市场,这两类制药企业估值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未来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双方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竞争力,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基金佳问:2020年,消费板块无疑是年内“吸金”幅度较大的行业板块之一。其中,白酒板块近期迎来大涨,虽伴随短期波动,整体涨幅居前。您认为,2021年,投资者是否还有配置白酒股的机会?面对较高估值,您今年配置白酒股的布局会做出哪些调整?

陈俊华:还是放在全球比较的角度来看。全球资金都是非常关注消费领域的投资,认为这是一个长期有增长的赛道。落实到食品饮料领域,白酒是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特有的。一个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且海外没有可对标公司的领域,自然白酒就受到了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共同的偏爱。

当前白酒估值都是在一个历史较高的水平。未来怎么样,我自己理解核心还是看成长力。再好的东西,也需要一个与价值相匹配的价格。在目前不低的估值下,我会考量:1)公司的品牌价值是否变化?2)公司对于终端的价格自主决策力有没有提升?3)我们还会密切跟踪库存是不是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总结一下,当前价格下,我可能更偏好个股机会。从整体板块来看,结合投资人对资金回报率的要求、对时间期限的要求,我认为可能会有压力。对于短期投资者,比如一年或者更短的投资者,还是有一定下行风险的。

基金佳问: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新能源汽车成为了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景气度上升。您管理产品的重仓股也包括新能源汽车标的,请问,明年您是否会重点布局新能源股?您的投资逻辑会有哪些调整呢?

陈俊华:我个人认为新能源车是一个有真实需求增长的行业。任何的行业都会升级换代,而新能源车符合所有消费升级特点:智能化和环保。新能源车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中,比其他所谓新兴方向确定度更高。

落实到投资上,我偏好从供应链角度筛选标的。

目前,新能源车的终端竞争非常激烈,几乎每家整车厂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在外形、动能和智能化方面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大家都处在尝试和探索完善阶段。最后哪一类车型最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这是由消费者的主观行为偏好决定的,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方向。整车厂对终端消费者的抢夺还是会很激烈。

但整车厂在选择供应链时,不会像消费者去选择车一样,供应链需要考量匹配度、安全性和生产稳定性,整车厂对供应链的选择会更加慎重。车厂偏好的是:匹配度高,好用又能大量供应的配件。配件包含智能硬件和软件系统两部分,与消费电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消费电子的更新迭代特别快;但对于车来说,认证周期非常长,一旦进入,稳定性也非常高,至少是3-5年的周期维度。上述产业特点,决定汽车配件领域公司的竞争格局会相对稳定,而且更冗余出现强者更强的局面。从投资的投入产出比而言,我更加偏好在这个领域寻找投资机会。

基金佳问:今年,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万亿元,权益类基金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资金配置。作为资深的公募基金管理者,您如何看待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陈俊华:

首先,还是因为百姓需要这个领域的发展。我之前看过一个统计,居民资产配置的结构方面,欧美和日本在股票之类的风险资产方面的配置比例大概是在20%-40%。日本人相对保守,他们的配置比例也是在20%以上;欧美人的比例是在30%-40%,个别国家的比例甚至会达50%以上。

而中国的居民配置配置股票和基金的风险资产占比不到3%,这个比例放在全球来看,也是比较低的。说明中国老百姓在风险资产配置方面的空间是很大的,未来风险资产配置比例会有增加的。

第二点,就是从我们的资本市场内容看,好东西在增多。如果从各个行业资本化率来看, 2015年以前,资本化最充分的行业一个是金融,另外一个房地产房地产更多体现在香港市场,很多内资企业去香港上市了。而我们的制造业领域,消费领域、科技领域,很多优质龙头公司并没有上市。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从资本市场,直接分享实体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近三年,伴随上市制度的优化、科创板的开通,港股通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好资产登陆资本市场,国内投资人能够直接分享这些优质企业的成长带来的红利。这也为我们居民,通过配置股票资产来获取收益,提供了更多机会。

那么,有需求,有好标的,谁能更好适应市场变化,获取成果呢?我觉得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更加明确的需要团队作战。

公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很好的满足了投资者和市场的需要。经过10几年的沉淀,各家都积累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和制度,包含了各自对于市场的理解,对于投研的理解,对于风控的把握。有了这一套成熟的体系,基金经理就能够更加高效率的专注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投研端,持续获取来自团队的支持;风控端,有公司整个风控体系预先把控,杜绝违规事件,避免运营错误。

这都从机制上推动公募产品获取收益的概率和运行稳定性大大强于个人投资。

从这个角度,我依然非常看好公募基金的发展,也非常庆幸能够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面,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不断挖掘投资机会,优化投资理念。

基金佳问:从您管理产品的业绩来看,多只产品均呈现稳定向上的收益,对于不具备专业投资技巧的基民来说,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如何选择适合的基金产品?

陈俊华:从主动基金的角度来说,我理解,选基金首先要了解基金的风格,大家可以通过过往的运行数据来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下过往几个季度的前十大持仓,对基金经理的风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想深入的,还可以看一下基金季报,里面有基金经理的分析,从我的经验来看,每一位基金经理都非常认真对待这个分析报告,会很认真的总结和描述自己对于市场的观点。如果理解并认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我觉得就可以考虑买入。

稳妥一点,还可以看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一般从业经验在三年甚至更久的一个时间,基金经理是经历过市场的牛熊转化,大的波折反复的;他应对极端市场的经验会更足一些。

也有很多投资人一直在从事某个行业,比如说医药行业、军工行业。如果特别了解这个行业的话,也可以配置一些以这类行业投资为主的基金。

当然,对于大部分投资人来说,靠谱的平台可以带来更高效的配置,交通银行沃德优选基金平台是一个不断打磨出的优质平台。

交通银行沃德优选基金会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三个维度、业绩表现、风控能力、业绩稳定性、市场认可度四个方向、业绩、风险、月胜率、获奖情况等十三个细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和流程非常严格,2020年11只沃德优选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达60.65%,同期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为55.91%,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7.21%。4只沃德优选固收类基金平均收益为6.35%,同期Wind债券型基金指数平均收益为4.33%,均跑赢市场平均水平。通过交通银行手机银行app还可享受基金申购、定投费率最低1折优惠。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