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洈水镇坐落于湖北荆州西北边境,湘鄂两省交界处之处,是个风景秀丽、林茂湖美丽的好去处。该村历史人文积累丰富,镇政府驻扎地西斋也是自古以来寺庙横纵、香烛充沛,香客诸多,引起点心斋铺林云,听说香客们便把“西面的斋铺”叫成了“西斋”。
(西斋清真古刹全景)
西斋是湘北鄂西南很大的回民聚集地和关键的伊斯兰文化活动中心,在镇子的我省第一个被准许创立的回民小区,清代同治二年(公年1863年)迁始建此的清真古刹,行为主体工程建筑迄今仍然储存完好无损,是几百年历史时间苍桑的关键印证。
(朝阳区下的“洋葱头”圆顶)
沙特阿拉伯设计风格石牌楼的翠绿色“洋葱头”圆顶,顶着突显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的星月标示,是这座“星期人间天堂”的显眼特点,释放出浓厚的伊斯兰教风韵,让大家对体会维吾尔族文化艺术风采,感受伊斯兰(回教)礼仪知识风俗习惯充满了好奇心。
西斋清真古刹殿门
西斋清真古刹前墙
干砌石门边框雕镂
(门口抱鼓石)
走入清真古刹院落,迎面而来的是雅致与古色古香、宏大和大气。眼下的古刹展现出中(国)阿(拉伯)合璧式建筑美学型制,挂在房顶的金黄胡芦煞是醒目。坐西朝东的寺门边,干砌石半圆形拱门边框上的浮雕图案雕镂惟妙惟肖;门口对称性合理布局的抱鼓石,突显中华传统工程建筑的庭院文化艺术精粹;金黄书法字“教堂”配上泥塑龙型雕镂,是繁杂而无失大气的点金之作。
西斋清真古刹房顶全景图
弧形造型设计后墙
(古刹房顶侧景)
青砖黛瓦“外套”维护下,一块块青石砖藏于在其中。殿阁式外型崇脊廊檐、雄视千载,主房依中心线布局布置,看起来平衡、对称性、融洽。几个弧形造型设计的后墙,雅致中表露出微微和睦。墙根彩绘图案注重、纹样精致,令人心旷神怡而又回味无穷。
西斋清真古刹圣殿二道门
(古刹露台)
进到圣殿,但见前殿对称性合理布局的尖拱形门分列上下,两边露台恰如其分地传送着当然光源,表明教规的宣传策划墙融进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令人感受到浓厚而颇具特点的宗教信仰学习氛围。
(古刹三道门及张学良、杨森题字牌匾影印件)
公年1935年,抗日名将张学良偕杨森大将一行经过西斋,在教堂小歇几日,正逢我国回教帮会湖北省联合会松滋西斋支会创立没多久,张将军遂亲笔写书写了“清静维一”牌匾所赠,同行业的杨森也赠予了手笔“五族共和”的牌匾,传为一段民族大团结发展、重视民族宗教的绵绵不绝美谈。
镂空雕花隔断汽车照明
(房顶挑梁构造)
越过三道门,尽收眼底的是八扇絳红木家具门,镂空雕花隔断、古香古色,这般格窗花门、亭台楼榭,散发出中国风元素风韵。正方形主心骨由石块立杆支撑点起木材立柱,柱身亦石亦木,与顶端的挑梁浑然一体,坚固稳妥且具备一定柔韧度。
古刹星期殿
(古刹专用型星期垫)
后殿便是星期殿了,是虔敬的教徒崇拜真主安拉的地区,正殿依照伊斯兰礼仪知识沒有放置雕像,只在墙壁标着一段阿拉伯文字,庙里收藏的手抄《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们的信念經典。
(红六军团总公司驻扎地原址碑)
在这儿还曾留有一串红色足迹。公年1935年,中央红军名将萧克、王震率六战队官兵巨资东进,连克新手村、临澧、津市、澧县等地,涉足松滋攻占李家场、西斋、杨春市、街河市、石滚洲等城区后,战队总公司就驻在西斋教堂。萧大将在此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
(近百年皂荚树)
这棵近百年皂荚树,是相随岁月的新鲜印证。这座近百年教堂,是伊斯兰教的星期“人间天堂”,是宝贵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大团结友善的代表,是珍贵文物工程建筑中的国粹,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革命圣地。让星月增辉,为古刹添光。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