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宜昌经济复苏快于全省,好于预期,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答卷。
宜昌金融行业紧紧抓住“强服务、促发展、保稳定、谋创新”关键词,不断提升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效率,构建金融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平台,打造智慧金融品牌。宜昌在这份答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效率强服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2020年的春节假期,对于湖北宇隆新能源公司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头。
价值3800万元的锂电池系列产品,因为无法运输,积压在仓库。786名员工3个月的工资、生活费支出预计600万元。还要支出仓储、物业等费用。
和宇隆新能源面临一样困境的宜昌企业,不在少数。这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也是众多实体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
24小时内,开发“战疫强企”数据平台,全面摸排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建立了包含5703家企业在内的“一企一档”信息基础库、各银行同步搜集非融资类需求总计8184条。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宜昌成为现实。
全省首个应对疫情金融应急服务中心暨“金融服务方舱”成立,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金融、发改、经信、财政、商务、农业、科技、文旅、大数据、人行、银保监、各市级银行等39家单位为成员。同步组建了后台业务支持保障队伍,形成了金融应急保障服务的“千人矩阵”。
三峡农商银行在宇隆新能源现场办公解决逾期贷款续贷和新增贷款问题,支持企业逾期贷款续贷,并申报增贷500万。
借鉴方舱医院经验,宜昌探索实施企业“体检”分类,由银行初评、部门复核,对5363家企业进行A、B、C“体检”分类,市县共建“方舱”10个,“入舱”企业367家,给予金融支持272家、29.87亿元。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效率,将一汪金融活水,灌溉在企业最需要的土壤上。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疫情期间,应对疫情金融应急服务中心暨“金融服务方舱”帮助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促成新增授信1.88万家次、814.38亿元。
促增长保质量夯实金融发展根基
2020年1月13日,和远气体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这是全省贫困县第一家上市公司。
同年8月18日,均瑶健康作为全省疫后首家新增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主板IPO上市。截至目前,宜昌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达到12家,居省内同等市州首位。
目前,宜昌已经形成了资本市场重点上市企业梯队。我市入围省级“金种子”“科创板种子”“银种子”企业分别为11家、2家、21家。全市新增直接融资206亿元。各县市区在四板挂牌企业252家,培育出“五峰茶业板块”、“秭归县生态工业板块”等11个县域特色板块,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上市及挂牌集群。
宜昌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6560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89.86亿元、4002.37亿元,在省内同等市州中率先实现4000亿元双突破。社会融资总规模、贷款余额及增加额继续保持省内同等市州首位。
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保证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0年末,全市不良贷款率低至1.04%,为省内同等市州最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考核、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评均位列全省第一。
通过落实金融抗疫政策,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宜昌编制印发《金融服务支持宜昌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指南》。坚持一个企业一家主办银行,负责政策对接落实。推动各家银行机构为辖内企业延期还本付息395.82亿元,应延尽延率达100%。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6%,较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
谋创新见实效多项举措全省领先
1月12日,枝江问安镇四岗村柑橘种植户王万全获得了枝江市天雨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90万元贷款担保,这笔钱将用于农场新基地建设,实现柑橘新品种的改良升级。
去年10月,枝江市天雨公司成为全省第一家县级专营涉农业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作为全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枝江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贵慢”问题,近年来,已经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需求7亿多元。
在省再担保集团公司支持下,宜昌建设新型政银担体系,11家担保公司加入省再担保体系。去年,省再担保体系在宜昌落地的在保余额达到了25亿,同比增长5.6倍,规模居全省第三。
宜昌市围绕小微融资缺信用这一核心症结,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优势,探索湖北首创、国内领先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银科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搭建网上金融服务大厅。
融资方线上发起融资申请,由“大厅”利用各类生产、生活数据进行模型化、数字化、精准化画像识别及分类,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纯信用与抵押担保结合的方式,引导银企双方在线融资撮合与业务办理,重点打造“1300”模式纯信用贷款产品。
目前,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被国家发改委作为信用创新试点平台链接共享全国数据,受到中央指导组、国务院督察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助力3.68万家市场主体获得融资128.28亿元。
培育绿色动能服务转型发展
金融行业这样说:
2月24日,在湖北省疫后重振“早春行”的会议上,一串串数据振奋人心、一个个目标掷地有声。
“2021年,计划在宜昌地区的信贷总量比年初增加100个亿。”
“2021年,小微企业要增长至10万户”
20余位省内金融机构代表就服务宜昌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领域贡献了“金融智慧”。
将继续支持宜昌重大重点项目,从建设沿江高铁、宜昌市的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支持宜昌乡村振新。(国开行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少民)
将发挥农业支持性金融优势,全力服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大保护,以更大的力度继续支持宜昌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发行省分行副行长陈则高)
依托综合化、国际化、全牌照的优势,提供信贷基金、股权并购等全产品服务,为宜昌地区的客户提供表内外,行内外,境内外等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工行省分行副行长周刚)
农业银行将继续把宜昌作为重点区域重点支持,在宜昌做到4个优先:信贷规模优先匹配,普惠金融优先发展,智能化的金融创新优先试点,风险化解优先推动。(农行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金焱)
中国银行将围绕先进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加强授信支持,全年各项贷款投放100亿元。依托多元化平台,发挥跨境服务优势,持续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大对中小企业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活力。(中行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许伟)
今年将继续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考核工作和要求,贷款新增计划比去年增加40-50亿,小微企业增长至10万户。加大对宜昌的金融服务力度,至昨天为止,今年,建行在宜昌贷款已经达到60亿,将按宜昌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将贷款投向制造业,科技创新,乡村振新等领域。(建行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樊庆刚)
交通银行积极融入宜昌数字化城市建设,相继完成了安居通、惠农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系统的搭建。下一步交行将继续提供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金融产品,在宜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交行智慧,同时加大在宜昌地区的信贷投放,更好的支持宜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交行省分行行长单增建)
邮储银行发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普惠的特色,支持长江经济带在重点地方、重点项目上给予积极对接,积极助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利率优惠,落实乡村振兴。(邮储银行省分行行长唐华建)
省农信联社2021年将向宜昌地区投放民营和小额贷款不少于200亿元,支持全民创业不少于50亿元。加大对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支持力度,全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宜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支持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巩固金融精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未来三年向以上地区提供不低于300亿元的金融支持。(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亚华)
湖北银行将围绕“早春行”会议签约的产融合作和企业方舱60亿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支持宜昌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保障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融资需求。同时,将加大宜昌风险贷款的化解措施。(湖北银行行长赵军)
招商银行继续把宜昌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地区,把重点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把长江大保护作为重点的支持项目。围绕宜昌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点客户,扎实做好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赵昆)
华泰证券将充分发挥券商资管的优势,积极投身到支持宜昌实体经济发展,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成本。(华泰证券湖北省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袁红斌)
2020年,再担保体系在宜昌落地的在保余额达到了25亿,同比增长5.6倍,规模居全省第三。2021年,湖北省再担保集团公司将紧紧围绕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继续支持宜昌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及时扩面,力争实现新一代业务规模增长50%以上。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