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太傅路 :阳江城的传统风貌街

太傅路 :阳江城的传统风貌街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7月26日 03:07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广东江门墙体广告

  广东江门墙体广告  阳江城太傅路是具有必定前史、文明、传统面貌特征的大街,也是表现阳江商业文明展开前史的街区之一。关于城市的展开来说,江城太傅路是不断演进、改变的,咱们应增强对传统面貌大街内在的知道,保存它的面貌特征。
  ◎ 太傅路的兴修
  民国十四年版《阳江志》载:阳江开埠以后,郊外逐步构成比如三铺街、月城街、津利街、太傅街、珠里街、渔洲街等街区。津利街(即南恩路西端由劏鸭巷口至太 傅路口一段)旧称大闸;太傅街称第二闸;厘戥巷、豆腐巷称第三闸;卖油巷称第四闸;织篷巷、黄屋巷称第五闸;麦屋巷、金玉巷称第六闸;打铁巷、华濠灞岸等 称第七闸。闸指闸口,一闸即一条街,七闸加上旦场街、珠里街、渔洲街、麒麟街、大埠头号,统称为江城“十二街”。
  民国初年,阳江受兵贼打扰,商户、居民常遭掠夺盗窃,“十二街”首尾及其通往河堤的水巷都设闸口,平常黑夜10时至次晨5时关闸。各闸都招聘更夫守夜。
  据“老阳江”回想,民国十八年(1929)夏初,阳江城开端拆城墙城楼,拓荒城表里的纵横马路。民国二十年(1931)1月,李伯振任阳江县县长,次年冬建成了长351米、宽8.5米的太傅路,并以石灰、红泥、沙石夯成路面。
  太傅路建成后,随之进行骑楼修建。骑楼一幢挨一幢,每幢二层临街的当地都探出一部分,这么整条街的两头都构成了由柱廊构成的长廊,大家能够不避日晒雨淋而走完整条街百多家商铺,商贸活动的展开和居家出行相当便当。
  ◎ 太傅路的命名
  一条大街的称号通常反映了其时的前史文明。尽人皆知,太傅路是因路段中建有祭祀南宋太傅张世杰的“太傅祠”而得名。
  罗侨(江西人,明弘治十二年(1500)进士,新会知县)《张太傅祠记》记叙:“阳江有张太傅世杰墓,在潮居里之赤坎村,去阳江七十里许,密迩平章港。宋 南渡祥兴二年,太傅既溺去,诸将函骨葬于此。后二百年,为明弘治己未,知县黄岩柯昌,始大封厥墓,又于墓前构祠。兹墓乃阳江之榜首胜概也。”
  海陵岛太傅庙依山傍海,是明清两朝阳江闻名的景区之一,惋惜在“文革”时期被拆毁。
  明嘉靖元年(1522),因每遇风雨不能依时赴海陵岛致祭太傅墓,阳江知县熊茂便在阳江城西门外龙津坊兴修了一座太傅祠(原阳江县纺织品花纱布公司工作之 处,后为县日杂公司太傅商场,现改为市雄晶百货日杂批发商场)。清秀才莫赤珊( 白沙人,曾任阳江县长)为江城太傅祠撰联“天边一旅忠臣胆,海国千秋太傅祠。”民国初年,太傅祠变成阳江商会会所和镇公所。为永久留念张世杰这位爱国将 领,阳江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扩建大马路时,将本来的太傅街及三至七闸命名为太傅路。2000年,阳江市创建我国优异旅游城市,从头装修改造太傅路,建成太 傅路面貌街。
  ◎ 繁荣昌盛的南北职业
  据何炜明先生《解放前的阳江商贸活动》介绍:明末清初(约1640—1660),来自广州东莞、番禺、从化、清远、南海、顺德、三水、中山、新会、开平、台山、恩平等地的大批广府商人,看中阳江这块漠阳福地,连续到来经商。
  当年阳江城运营油糖酒米、京果海味等南北土特产的南北职业,规划最大实力最强的商号有会德、和昌、长泰等;运营药材的名店有昌济、普济、存仁、天德、爱和 轩、瑞芝园等;运营铁料、铁器成品的有名店万记、钜隆、蔡鉴记等;运营五金、火油等的名店有怡泰荣、怡泰栈等;运营染房的名店有茂安、正色、仪德等;运营 纸料的名店有何美盛、悦盛等;运营名茶的名店有茗珍、福珍等,全都是广府人开设的,这些名店大多数会集在江城“十二街”。
  据谢彦伦先生在《阳江文史》撰文记叙,“十二街”中有下列几家大型“南北行”商铺:
  “昌济”药材店 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从南海到阳江经商的郭姓商人,在阳江城三闸开设了“昌济”药材店,运营药材批发作意。不久便成了阳江药材行的龙头老大,以后又把事务拓宽到粤西和海南等10多个县,成了跨地区的职业大户。
  郭氏后来还进入别的职业,计有普济药店,长利米酒店、长顺五金棉花店、顺全栈染房和长泰南北行,这些店旧址均在现在市区太傅路。与此一起,郭氏还运用“昌济店”的资金和影响力,在佛山开设南北行、五金颜料等商铺。郭氏后人在阳江运营“昌济店”达二百多年,成绩骄人。
  “会德”商铺 “会德”商铺创设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是由佛山郭氏宗族开设的,坐落太傅路五闸(原阳江县果菜公司)。该店的事务范围是京果、纸料、海味 等,既搞批发,也有零售。它一开办,就独占了阳江商业的批发市场,商业网点还扩展到阳春、恩平、电白、茂名高州化州、信宜、吴川、云浮等地。后来,随 着事务的扩展,专门置办了电船(轮渡船)往复于阳江广州之间运载货品。
  “会德”以后与“昌济”联合,成了该职业最大的批发商家,还兼营汇兑,在阳江商界尽领风骚。“会德”连续了300多年创业进程,这在阳江商业史上是罕见的。
  “和昌”油糖铺 “和昌”店由姓曾、曹、周三位南海人于清光绪年间合股开办,司理是曹月波。“和昌”门面在县城“七闸”(今太傅路6号),运营果品、食杂、海味、油糖等, 商品多达四五百种。自产“三冬抽”酱油最有名望,运营渠道灵通粤西和广西贵州云南浙江等省。上世纪30年代初,“和昌”是阳江城门面最大、人员最多 (旺季时有百多人)的油糖铺。
  民国24年(1945年),阳春岗美人李孔淉筹集资金购买了“和昌”的店肆、货品和全部设备,依照本来的运营项目、形式接手运营。他本想运用“和昌”名誉 和招牌,但原业主不同意他运用,也不愿转让。李孔淉灵机一动,把“和昌”两字次序倒置过来,取店名“昌和”。相同两个字铺名,又在同一个地址,大意一点的 人的确分不清这是不是同一家店肆。为此,阳江坊间留下了由两间店肆兴替而发作的俗话,把“昌和”当作“倒转”的意思。大家说话时,假如以为他的意思相反了, 就会说:“你昌和了!”或许“你昌紧和吧!”表明刚刚相反的意思。
  据当地志载,清末阳江城商户有500多家,广府人开设的有120多家。在全城9个首要职业中,广府人都是雄踞一方的大户。
  阳江太傅路有近百年迈苏杭铺,也有昌盛几十年的老字号,都是阳江一流商户,其成功经验是: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拼搏开辟。有的老店生意做得很大,一起还舍 得拿出钱来进行社会救济。如1942年秋冬两季阳江大旱,发作严峻饥馑,“和昌”等商铺老板积极参与阳江商会“广爱善堂”展开的赈灾活动,捐款集资购粮 “施粥”;有的药店几十年如一日向穷户施药,仁心善举为人称赞。
  惋惜的是,有的老字号传至下几代,由后人掌管办理商务,他们并不像榜首代人那样调和融洽地共处,商户之间的对立逐步增多,形成商铺运营绰绰有余,生意日渐萎缩,致使式微倒闭。
  ◎ 见证阳江前期的商会活动
  清光绪廿九年(1903)公布了《商会简明规章》,光绪卅四年(1908),阳江县创设商务公会于太傅祠。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军行将攻击阳 江,阳江清兵驻军喽罗符开铭要阳江县商会筹饷6000两白银,作为他们的调防军费,并限当天筹足,若不依时交出,则任由清兵掠夺县城。众商户一时拿不出钱 来,清兵在街上喧闹,搬柴草、泼火水,作出纵火焚城之态。
  此时,阳江县商务公会理事、“存仁堂”药行司理(曾为“昌济”药店掌柜当过助手)陈河率领6名店员,用3个竹箩抬着6000两白银到清兵营地交给。符开铭 拿到钱后,带领清兵撤出阳江,县城商民免于兵祸。陈河逝世时,前来吊唁的人很多。有人写了一副挽联:抢救危亡,大方捐资安全局;免除疾苦,慈悲施药救济 民。联语归纳他终身做的善事,赞扬了他的义举。
  民国四年(1915)国民政府公布了新商会安排法规,阳江县商会榜首届安排建立(任职时刻为1915年—1922年)。 “存仁堂”司理陈河、“和昌”老板曹悦波等任榜首届理事;“广泰成”漆器的老板郑文光、“醉月”酒楼的老板何敬斋等任第二届理事。阳江县商会榜首届安排成 立后,为阳江城各商户做了很多有利的大事,如安排“商民巡查队”保持商界治安次序、置办消防设施保证“十二街”安全等,为搞好慈悲福利事业而办起“广爱善 堂”,赠医赠药、救饥救济,得到了商户和居民的认同和支撑。
  据2011年2月28日《阳江日报》报导:阳江市文物部分在太傅路仁心大药房修建场地发现三块石板,上书“阳江广州会馆碑记”和商户“芳名榜”。经市诗联两会会长康斯馨先生对碑铭判定、注译,这是清同治十年(1871)设在阳江城的“广州会馆”留下的石碑。
  “阳江广州会馆碑记”诠释了阳江百年商埠兴隆兴隆的前史,概述了阳江“毗邻广州肇庆两府,早已开辟成了南恩州,已逐步敞开了时髦之风;这儿履历过多次 白云苍狗的剧变,是培养杰出英才的当地,处处充满了灵气……”碑记还记叙了一批粤商分开羊城到阳江经商,“在第七闸这个当地创建会馆,宏扬仁慈、躬行谦 让,相互间没有任何诈骗做法。要把这种健康高兴、调和亲切的情况,进一步连续下去,使民间的财富愈加丰盈……”
  “阳江广州会馆碑记”是研究阳江商业文明和前史的珍贵文物,现被市博物馆收藏。
  PJPG000079576602
  ◎ 编写阳江漆艺光芒一页
  据《阳江县志》及《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等文献记载:1913年,“广泰成”漆器厂工场由阳江人郑文光创设于县城七闸(今太傅路打 铁巷)。1921年至1936年,是“广泰成”的全盛时期。郑文光在广州、香港开设分店,广州、香港、上海的大百货商铺都设有“广泰成”的漆器专柜。
  “广泰成”在太傅路开设了多间漆器店,其间在太傅祠(旧阳江商会会址)斜对面设有两间门店。“广泰成”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漆器商品小如印章盒、烟盒、眼 镜盒,大如漆皮枕头、漆皮箧、漆皮箱等,都有书画图案及“广泰成”商标,技术非常精致。这在其时漆器小作坊居多的阳江漆器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广泰成” 为阳江漆艺赢得名誉,在阳江漆艺史上编写了光芒的一页。
  据郑文光的女儿郑运芬介绍,郑文光是农人身世,年轻时曾在香港打工做“伙计”,碰上机会,创建阳江“广泰成”漆器厂。后来“广泰成”不断展开,变成闻名四方的大店。为了打理生意,郑文光常常往复于阳江、香港、广州三地。从香港、广州等地运进大漆等质料。
  1938年郑文光逝世,“广泰成”的生意交由其兄郑运均打理。1940年至1946年,因为继承人运营不善,加上阳江遭受日寇侵略,使“广泰成”堕入无法正常出产运营的窘境,逐步走向式微。
  ◎ “打铁造刀”催生“刀具王国”
  早在明代(1368—1644),阳江的海运和海洋渔业已有较大展开,清代的阳江现已呈现了合适大规划海上工作的大型渔船。据原江城造船厂厂长张德荣、助 理工程师周世赏介绍,清末民初阳江已有了40多家造船厂,包含个别作坊在内达数百家,阳江已是广东七个渔船修造中心之一。史则庭、何登荣、陈仲欢、史采 荫、周康等人,都是其时大名鼎鼎的阳江造船名匠。
  兴隆的造船业催生了很多有关职业,其间就有打铁职业。造船的东西包含锤、凿、锯、斧、钻、砧等,需求铁匠制造;此外渔船修造所需求的铁丁、铁锚、铁链、桅 篐及各种铁制渔具、用具等,也要依托打铁职业出产。故此,阳江铁匠铺应运而生。跟着“打铁职业”的兴隆兴隆,阳江城铁匠铺的作坊也开端会集和规划运营,太 傅路“打铁巷”即是其间之一。
  除了出产船用铁制商品,阳江仍是竹乡、蔗乡、稻乡,制糖业、织造业及农副业出产需求的篾刀、蔗刀、禾镰、成衣剪、理发剪、菜刀、果刀、衡器、日用刀剪等, 都要依托打铁职业出产。阳江刀具质量上乘,技术精巧,健壮经用,逐步被人知道推重,知名度日益进步。清末民初,阳江城铁器成品的名店就有“万记”、“钜 隆”、“蔡鉴记”等。
  打铁造刀职业,深深影响了阳江的地域文明。“打铁巷”的老铁匠伴着风箱、炉火和飞溅的铁花,阅历了几辈人的创业营生。跟着年代的展开,“打铁”这个老行 当,已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可幸的是,太傅路“打铁巷”的炉火烈焰,催生了阳江这个“我国刀具王国”。现在阳江市从事日用五金刀剪出产的公司有1500 多家,产值约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85%,这算得上是奇观!
  在阳江建市前,县城很多重点单位都设立在太傅路。如人民银行、邮电局、新华书店、纺织品公司、五金交电公司、果菜公司、日杂商场,文具商场、耕具铺、农药 店……乃至故衣铺、首饰铺、洗染铺、棺材铺、木屐铺、西药铺、附城医院都曾设在这儿。现在,太傅路仍然商铺树立,门庭若市,老店几经装修变脸,货品日新月 异,时髦新潮,生意兴隆。太傅路连续着江城的商业文脉,仍然是老城区的品牌和象征,不失传统面貌街的风貌。
新美墙体广告公司:http://www.hbxmad.com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