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墙体广告 今天是上海解放65周年的纪念日,一起也是复旦大学的校庆日。是偶然仍是历史的挑选?昨日下午,复旦大学档案馆初次向社会发布一批宝贵档案,揭开了复旦校庆日之谜。定解放日为校庆日。
一卷灰白封面的档案,纸张已显发黄,打开一看,这是一份《复旦大校园务委员会整体会议记录》,具体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初,复旦大学各项校务开展的真实情况。其间,“1950年5月8日下午2时第二十四次校务会议记录”一栏里记载,“决议规则5月27日为本校校庆节。”
昨日
,当年在场的94岁老人张薰华来到复旦大学档案馆档案解密现场,他回想道,当年复旦大学的前进学生一直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奋斗。1945年,几名前进学生想从重庆北碚校区前往延安,过江时被间谍弄翻渡船溺亡。“有人曾提议校庆日定在5月26日,但其时上海的苏州河以北区域仍由国民党军操控,最后,复旦大校园庆定为5月27日。”
复旦为何没迁台湾
蒋介石在被逼向台湾撤退前,除了将金银财宝、宝贵文物等重要物资运去台湾外,还指令各大学迁往台湾,复旦大学据说是最早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迁台指令的。
据复旦大学军代表李正文自述,陈立夫亲身发动时任复旦大校园长章益遵守迁台的决议,章益把这个音讯告知了老友张志让,张志让立即找李正文商议,李正文需求张志让压服章益,想方设法把复旦大学留在上海,迎候解放。
李正文和张志让其时简直三天两头会面研讨对策,给章益晓以利害,解除疑虑,章益决心顶住各种压力。这所具有荣耀革命传统、国际闻名的高等学府终于得以完整地留在上海,回到公民的怀有。
复旦大学最后除一名教务长单身跑往台湾外,整体师生以及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都无缺地保留下来,为解放后新复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功臣后人共叙复旦
军代表李正文和老校长章益,是新复旦诞生的功臣。昨日,李正文的儿子李海丘和章益的曾孙章嘉雯在复旦档案馆完成了历史性见面。
李海丘说:“军代表接管复旦的时分,我还小,才三、四岁,仍能记起欢声雷动的场面。”他带来了爸爸留下的一批宝贵相片,无偿捐赠给复旦大学档案馆。
章嘉雯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博士,从章益算起,他们一家四代人均出自复旦。章嘉雯说,祖父、伯父常常讲起曾祖爸爸的故事,“他特别廉洁自律,校园的东西哪怕是一张信纸,也绝不会带回家;爷爷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外的大学,曾祖父即是不允许他出国。”章嘉雯说,曾祖父留下的是复旦的精力,自个为此而感动、自豪,因而,当年自个参与高考时,抛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保送资历,终究仍挑选了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