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
墙体广告 了解我的文友、同学、同事都知道我有个叫“劝仁”的笔名。可知晓这个笔名来历的人不多。这笔名不是我自个所取,而是一位资深修正所赐。我十分珍爱这一笔名,且一向用了它20多年。
那是1995年4月的一天,我到
黄石日报社参与一年一度的优异通讯员表彰会。会前,特别去访问了心目中几位修正教师。当我来到副刊部成华阶教师的工作 室,成教师告诉我,不久前我寄给他的一篇题为《诱饵》的杂文他已修正,并预备在第二天的《法律与公民》节目宣布。他充分肯定了我这篇文章的成功的地方,一起 指出了文中的不足和他修正的状况。最终他告诉我,考虑到文章的内容一针见血,有必定的讽刺性和针对性,为防止别人产生误解以招致某些不应有的费事,他在未 寻求我定见的状况下,特别为我取了“劝仁”这一笔名,以替代我原来所署的真名。
听完结教师的介绍,我发自内心地感叹:“想不到你们修正不只认真负责地对待通讯员所写的文章,并且还设身处地为通讯员考虑。我真为能遇到像您这么的好修正、好教师而深感侥幸。”
回到家,我细心揣摩“劝仁”的含意,品味着成教师的良苦用心。“劝”有“奉劝”之意;“仁”的本义是“仁爱”,且还是“人”的谐音,“劝仁”天然是“劝 人为仁”的简称。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它除了提供信息、供人消遣的效果外,还应有思想性、教学性,有奉劝人、教学人、影响人的效果。作为在查看机关工作的 我,所写的每一篇法制宣传之类文章,这方面的效果天然应列为重中之重。成教师为我赐名“劝仁”,不恰是期望读者能从我所写的文章中受到启迪和教学,并期望 我这个每天同五花八门案子、同各种各样违法犯罪人员打交道的公民查看官,常常写出一些真实能起到劝人为仁效果的好文章吗?
我记住了成教师的 话。这今后,我一直把“劝人为仁”作为自个写作的最高寻求,愈加喜好杂文写作,愈加重视手下每篇文章的思想性和警示性,愈加留意表现文章的“银针”“手术 刀”效果,且在这今后的20多年中,宣布了数十万字的这类文章,出书了两本杂文集,近来还有幸取得首届鲁迅杂文奖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