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墙体广告 《
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清晰了施行
黄石、大冶一体化发展战略,
黄石城市区域由
黄石城区和大冶城区构成。黄荆山脉自东向西延绵二十余公里将山北
黄石老城区与山南规划片区隔绝。
为打通山北、山南的通道,
黄石人历经了20多年的尽力。从最早的黄思湾地道算起,月亮山地道将是第五条贯穿黄荆山脉、衔接城区与山南的穿山地道。每条地道,都可谓历经艰辛。通过它们,山南山北“无缝”对接,一个由“环磁湖”到“环大冶湖”的大城时代,正箭步走来。
昨天,东楚晚报记者采访市建委等部分,了解这五条地道的建筑进程以及特征。
黄思湾地道
我国第一条农人地道
1984年,黄荆山山南的汪仁镇通过银行贷款和农人集资、捐资、捐物计900多万元,由农人自行规划、施工开建黄思湾地道。
本地居民以愚公移山般的毅力,靠爆炸和肩扛手搬,历时8年时刻建筑而成,被誉为“我国第一条农人地道”。
地道长1800余米,单孔地道,双向双车道。全长1726米,净宽10.6米,净高5米,复合式衬砌构造。
2007年,通过晋级改造,该地道变成衔接
黄石南北的第一条主要通道。
李家坊地道
翻开城市南大门
双孔地道,每孔单向双车道,全长1250米,净宽10米,净高4.5米,复合式衬砌构造。
2003年,一期工程开工建造,2004年通车,翻开
黄石南大门,变成衔接
黄石市区与大冶市的交通主干道。
2009年3月28日,二期工程开工建造,当年11月竣工。地道横穿黄荆山,南接圣明路,止于大广衔接线,为城市一级主干道。
谈山地道
构筑大
黄石空间格式
为施行
黄石、大冶城市对接战略,构筑大
黄石空间格式,2009年7月11日,
黄石市开工建造谈山地道。
该地道为双孔地道,每孔单向双车道,全长835米,净宽10.6米,净高5米,复合式衬砌构造。
地道穿越黄荆山,连通黄金山工业新区南北,参照国内一流规范建造,2010年末贯穿,2011年7月1日正式通车,变成
黄石-大冶的又一条快速通道,进一步推进了黄金山工业新区建造,加马上
黄石城乡一体化进程。
月亮山地道
打通新旧城区
2010年5月,月亮山地道计划研究工作发动。2013年3月,市委书记周先旺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蔚芬的陪同下,实地考察月亮山地道工程建造地址,并就项目建造问题作主要指示。
该地道起于陈家湾立交桥,横穿黄荆山,衔接山北
黄石老城区与山南汪仁规划片区及大冶、阳新区域,北接线以高架方法上跨武黄铁路后接入湖滨大路,南接线以路堤方法接入汪仁规划片区。
该地道主体左线全长3115米,右线全长3116米,道路总长约4.02公里。北端接线长590米以及与颐阳路、沿湖路穿插的互通立交工程,南接线长约470米。
地道为双孔双向四车道,为城市主干道,规划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工程建造工期30个月,总投资10.89亿元。2016年8月31日通车。
横向对比,月亮山地道双洞总长算计超过6公里,比黄思湾地道单洞1.8公里、李家坊地道双洞2.5公里、谈山地道双洞1.7公里的总长度还要长。
白龙井地道
最悲凉的“地道”
除了黄思湾地道、李家坊地道、谈山立交地道、月亮山地道,还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地道贯穿南北。它就是山南四连山村乡民人工开凿的白龙井地道。
该地道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详细时刻,已无人能记清。为了打通前往
黄石主城区的方便通道,山南汪仁镇四连山村乡民集资100多万元,在黄荆山脉月亮山中拓荒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地道。
地道全长约3公里,洞高缺乏3米,最宽处约有4米。洞壁皆为岩石,有显着的人工穿凿痕迹,洞中无照明,洞底北高南低,南起四连山村柯家湾,北端至中窑湾白龙井。地道狭窄,路面高低,只能供人步行、
摩托车与小型
农用车通行。
本地乡民至今仍在运用该地道,每日通行量百人次以上。地道北侧进出口距月亮山地道不远,新旧地道之间,记录着
黄石的变迁。相对比,白龙井地道建筑进程颇有几分悲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