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和弘扬御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进一步加强御窑厂的考古、修复、研究、保护和申遗工作,打造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心、陶瓷考古基地、陶瓷修复中心。通过对御窑厂出土文物和故宫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院馆藏文物的对比研究,从胎、釉、工艺、器型、绘画等方面制定
景德镇御窑瓷器再造的标准,指导引领当代
景德镇仿古瓷及陶瓷艺术的发展,为高水平建设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努力,奠定
景德镇在世界陶瓷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6月4日上午,御窑瓷器再造成果研讨会在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拉开帷幕。
此次研讨会由首都博物馆、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主办,收藏天下承办,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等单位专家出席。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长耿东升,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龙霄飞、文创部主任刘平、文创部苗立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霍华、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名誉院长江建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唐自强、王淑凝,
景德镇镶器非遗传人卢建德。
研讨会上,由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长耿东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霍华、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名誉院长江建新为
景德镇御窑瓷器再造工程成果展揭幕。领衔制作大师代表王淑凝向首博文化捐赠清乾隆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复烧版。
会议中,龙霄飞肯定了入列首博馆藏的
景德镇古今名器。中国瓷器闻名世界,其材质独特、釉面莹润、造型丰富、色彩多姿、工艺精湛,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令世人称叹。首博文创传承、弘扬瓷器文化基因,这件六方套瓶为清代乾隆朝烧制,融合中西文化,彰显了陶瓷工艺的高超技艺,如今是首博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首都博物馆授权复烧,让这样精美的瓷器不止于在博物馆陈列,更走进千家万户。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表示,中国产瓷器的窑口很多,
景德镇瓷器为中外声名最著者,其艺术语言丰富、表现力强,历朝官窑瓷器多出
景德镇。由于历代官窑瓷器的独特烧制和管理方式,存世作品稀少,普通人甚至难得一见。御窑瓷器再造工程能向更多受众呈现无限接近原作的官窑瓷器之美。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名誉院长江建新说,明初,
景德镇成立了御窑厂,由于御窑厂的特权背景,历来是陶瓷能工巧匠的荟萃之地。虽以专为皇家烧制瓷器为名,客观上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瓷文化珍品,留下古代精制瓷器的技艺线索。历代御窑厂是瓷器瑰宝的殿堂。御窑厂考古是发掘和研究中国官窑瓷器发展史的宝库。
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长耿东升表示,
景德镇御窑厂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不言而喻。明清两代制瓷水平比前朝有所发展,
景德镇瓷器尤甚,除了国内传播,作品亦被世界多个知名博物馆以各种途径纳入收藏至今。御窑瓷器再造工程对官窑瓷器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表示,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成立,对加强御窑厂考古、修复、研究、保护和申遗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本次
景德镇御窑瓷器再造工程活动,能够进一步传承、弘扬御窑瓷器工匠精神和文化价值。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霍华说,六方套瓶等国宝级文物均是
景德镇历代瓷器的艺术巅峰,器形、装饰技法、釉料、工艺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它们的复烧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吹响了时代号角,犹如再次历经历史之手的触摸,吸纳古老的精粹,承载着传承和发扬的希望,璀璨出世,再现过去历史岁月的辉煌印记,也为瓷国之名增光添彩。
随后,所有嘉宾一起参观了御窑博物院标本室和复烧瓷器成品。与会嘉宾还讨论了
景德镇御窑厂的当代意义,官窑瓷器再造难度大,大家对御窑瓷器再造工程提供了很多积极建议。
嘉宾们深入探讨了乾隆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的历史价值、复烧工艺。
《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两地一中心 的战略定位 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计划到2025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我国陶瓷及其他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到2035年,试验区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成为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的新型人文城市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文化交流重要载体和展示中华古老陶瓷文化魅力的名片。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素以 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 ,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而著称。
景德镇以瓷业主撑一城,历千年不衰,举世瞩目,迄今仍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陶瓷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