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我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成群以“渭好办办实事开启审批服务新征程”为主题,就有关情况进行专题发布。
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全面完成。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突破年”,行政审批局作为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办理的牵头部门,提早搭建高效的工作机制,深入一线,扎实推进,通过专班攻关、精准分类、全程网办、容缺承诺、并联审批、会商推进、集中审批、定期督导通报等八项措施,对市级重点项目进行分析研判,逐项目分析手续办理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建立重点项目审批会商制度,适时召开项目审批会商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截至目前,今年全市527个市级重点项目中,512个项目市域内的手续全部办结,办结率97.2%。
服务市场主体成效显著。紧扣市场主体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多维发力,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便民利企活动。推动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出件”改革,实现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共动,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简化企业开办流程,缩短办理时间,企业开办由原来的5个环节压缩到3个环节,实现新开办企业“一日结”;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推行新办企业印章刻制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无须承担费用,实现了企业开办全程零成本;提供结对包联跟踪服务,对市级重点工业企业实施贴心服务,开展一对一包联,制作了《跟踪服务企业连心卡》,首批为市级37家上市后备企业在企业设立、变更等事项中给予全程帮办指导。
重点改革任务亮点纷呈。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先后共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500余件;与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福建省福州市开展了“跨省通办”服务,与西安、咸阳、铜川、商洛4个市开展企业登记“跨市通办”;推行不动产交易“三个集成”,建成了市不动产交易一窗受理平台,将原来需提交的46份材料减少为9份、材料减少80%以上,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压缩了三分之二;实施“一网通办”,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门户网站——渭南政务服务网,全市627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网办率达到95.55%,位居全省第二;探索企业“服务绿卡”,结合我市企业服务实际,探索推行重点企业“服务绿卡”,为持卡企业提供“一二三四”精准服务,用政策优惠吸引企业来我市投资落户。
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面推行“三服四化”改革。优化大厅功能设置,增设休憩等候功能的便民休息区,对大厅填表台、窗口导向牌进行升级改造,配备自助咖啡机、茶水台、按摩椅等便民设施和用品,提升为民服务温度;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渭南智慧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增加便民服务设备种类和数量,依托自助取件柜,实现“不见面、网上审、快递寄、随时取、不打烊”的全新服务模式;推进网络设备升级改造,对大厅老旧网络线路、抽号叫号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设符合政务服务“好差评”要求评价器,实现大厅免费WIFI全覆盖。在富平县开展了镇级“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了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快捷办事为导向,扎实做好改革工作。按照“四级四同”的要求,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标准化”梳理,通过“一网受理、专网办理、节点反馈”的模式进行网上办理,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一流程、同一标准办理;推进办理“一件事”集成服务,依托渭南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一件事一次办”常态运行,推动更多事项“打包办”。深入推动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出件”改革,2021年年底前形成全市“一张材料清单”和“一次表单”。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拓宽“全域通办”事项范围,梳理一批全市通办事项、跨县通办事项;在各县设立受理窗口,实现县级受理、市上办理;采取异地受理、原地办理和信息网上推送、证照快递送达的方式办理,推进100项“全域通办”和“跨省通办”工作。创新审批模式,推出投资项目“一站式”网上审批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突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和生态保护、民生保障项目的跟踪帮办,全程负责项目手续协调推进和部门服务跟踪管理。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