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坚定文化自信 精彩精神生活

坚定文化自信 精彩精神生活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7月16日 02:07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湖南娄底墙体广告


从每年数亿人次打卡博物馆、非遗走红到三星堆考古引发世界关注,从红色旅游升温到《山海情》《觉醒年代》《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视剧 圈粉 年轻一代,从红火的乡村文化大院到城镇密布的图书馆、博物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 五位一体 高质量发展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获得感。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小康中国,正以更昂扬的文化自信走在大路上。

2021年3月10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利用电脑现场查看新发现的象牙雕,并进行记录。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服务美好生活,弘扬时代新风

东莞图书馆,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默默地在读者身边提供服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来打工者:电工、保安、厨师 职业身份五花八门。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疫情期间,一位农民工手写留言深情告白东莞图书馆,感动亿万网友。

城市里的公共图书馆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人们的精神和灵魂。

铺展开新时代的宏阔画卷,处处闪现着这样的动人细节。

数字跃升,见证 文化小康 的坚实步伐

时间之钟拨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为55个,博物馆数量仅21个。

70多年的持续努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5214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实现 无障碍、零门槛 进入。

来看文化产业 十三五 以来的成绩单:2015年至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7万亿元增长到超过4.4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13%,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95%上升到4.5%。

让我们将时间的纵深拉长: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成为新中国文化市场兴起标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厘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双轮驱动的文化体制改革拉开序幕;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稳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足迹描绘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上升曲线。

风貌焕然,标注 文化小康 的丰硕成果

陕西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几年来摆酒席减少三分之二, 人情份子 下降七成;在福建福安,旧民居变身新时代文明实践 新课堂 ;在甘肃金昌, 好婆媳、好邻里点赞 分餐夹 等文明实践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风尚

赋能美好生活,弘扬时代新风。近年来,结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地加快打通公共文化服务 最后一公里 ,全国累计建成村级文化中心57万多个。甘肃 乡村大舞台 、湖南攸县 门前三小 (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等创新实践接地气、旺人气、正风气,广受群众好评。

随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也大幅提升,提供 菜单式 预约式 服务成为常态。据统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吸引超50亿人次浏览,让 云生活 演绎出别样精彩。

2021年5月2日,读者在安徽省蒙城县图书馆天梯书架旁阅读书籍。新华社发(胡卫国 摄)

提振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年轻人追剧热潮,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喜提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最佳男主角 ;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从 出圈 迈向 出海 ,在国际市场获得肯定,先睹为快的海外观众纷纷点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放眼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用文化提振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形塑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每年出版图书1.5万种,如今每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特别是近年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时代精神的 中国好书 。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说, 书荒 到 书海 的跨越,见证了国家发展、时代进步,也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围绕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强国、抗击疫情等主题,全国国有文艺院团复排、创排了数千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作品。从民族歌剧《白毛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到话剧《人民至上》、彩调剧《新刘三姐》,再到福州伬艺《血色鸡角弄》、莱派尔《有事就找咱书记》,一大批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舞台艺术精品,记录历史伟业,激发革命斗志,鼓舞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 有没有、缺不缺 到 好不好、精不精 ,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转变。提升文化内涵、为精神 补钙 的文化旅游休闲活动备受青睐。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 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这一改革实招戳中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数据显示,国内游人数从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60.06亿人次。与此同时,红色旅游热度逐年攀升,从2004年到2019年,每年参与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14.1亿。

2021年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等推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沿着中华大地的 红色版图 ,人们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

2020年11月30日,在贵州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新店村农家院坝,文化志愿者为村民表演小品。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

古老的紫禁城外,身着雅致汉服的年轻人排起长队,构成一道颇具 穿越感 的独特风景。在这些 90后 00后 眼中,这座600多岁的皇家宫殿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 网红 。

从 紫禁城里过大年 到赏灯 上元之夜 ,再到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大展,故宫正以新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真正的目的是传承,让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

从1987年长城、故宫等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的世界遗产,到如今以55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前列;从2002年启动 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工程,到我国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我们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

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4年多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国民教育各领域,滋养精神根脉、点亮小康生活。

抓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契机,各地因地制宜举办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许多曾热衷过 洋节 的年轻人领略到传统节日的魅力。与此同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