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呼伦贝尔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有被誉为 天下第一曲水 的莫尔格勒河,有被称为 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的呼伦贝尔草原,有 中国第五大湖 的呼伦湖,有被誉为 亚洲第一湿地 的额尔古纳湿地,有 东亚之窗 满洲里 走进呼伦贝尔,一景一物都让人怦然心动、流连忘返。
近年来,我市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激活大众文旅市场,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呼伦贝尔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显著提升。
呼伦贝尔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实现了文旅产业全域化、高端化发展。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由2015年的1417.1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2248.3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由2015年的448.3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16.34亿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83.2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2.79亿元。
培育文旅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不断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向高质量发展,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游和四季游。借助国内知名OTA优势,实现准确掌握客源地和市场需求,全面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持续巩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客源市场,精准营销,推进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转变,深化文旅融合,创建呼伦贝尔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全力推进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开通 呼伦贝尔号 森林旅游列车,助力我市旅游旺季新业态的推进。围绕冬季那达慕等品牌节庆活动,持续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深入挖掘冰雪旅游资源,出台了《呼伦贝尔冰雪产业发展规划》,设立 呼伦贝尔冰雪日 ,推出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冰雪旅游品牌活动和特色冰雪旅游产品;持续打造 冬季那达慕 冬季英雄会 冷极马拉松 等冬季旅游品牌,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冬季旅游,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呼伦贝尔大草原 品牌形象,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和产品,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旅游会展活动,制定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案,统一、集中开展旅游市场宣传推介活动,巩固传统客源地,紧密联系区内毗邻盟市,争取新兴客源地,拓展国外客源地。持续加大在央视、内蒙古卫视、凤凰卫视、旅游卫视和《中国旅游报》《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积极探索 旅游+ 模式,促进 旅游+教育、体育、商贸、康养、农牧林 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打造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呼伦贝尔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展文旅项目丰富文旅内涵
我市高位推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有效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及新业态的发展。自市第四次党代会至今,我市共实施重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1个,项目总投资额98.3亿元,完成投资额22.36亿元。
目前,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作为2019年自治区级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区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工程于2019年11月5日正式开工,计划于今年年底前竣工。项目一期基础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8%,项目二期布展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5%。
大项目带来大发展,按照文旅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我市建立了全市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库,承接细化量化自治区文旅厅、呼伦贝尔市政府 十四五 规划,梳理形成 十四五 文旅发展重大项目库。其中市本级重点项目15个,旗县级重点项目145个,分为文物保护开发和博物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景区建设、红色旅游、智慧旅游、自驾车营地等,包括内蒙古森工集团重点项目10个。2021年全市满足开工条件的重大文旅项目共有24个,其中新续建各12个,项目总投资额45.8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1.5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额2.61亿元。
品牌创建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随着乌兰山景区、拓跋鲜卑历史文化景区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全市现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8家、3A级景区17家、2A级景区20家、自治区五星级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26家。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 呼伦贝尔大草原 莫尔格勒河景区 已经通过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定,正在加紧建设,积极创建内蒙古首家国家5A级草原景区。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出游品质,我市持续推进旅游驿站建设项目,2016 年以来共建设9个旅游驿站,总投资额为4050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驿站建设,阿荣旗金界壕驿站、额尔古纳乌兰山驿站已交工,新左旗界河驿站正在建设中。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建成旅游驿站19处,旅游厕所447处,积极申请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厕所建设专项资金及文化旅游商品传承创新专项资金3.86亿元,总计118项,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提档升级、旅游厕所革命等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以真金白银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规范文旅市场提升出游环境
文旅市场是否规范关系一个城市文旅产业发展质量的高低,我市把规范文旅市场时刻 抓在手 放在心 ,全力营造规范舒适的文旅市场环境。
2016年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的意见》,列出了各旗市区政府及旅游、发改、交通、公安等16个相关部门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中的责任清单,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了机制保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呼伦贝尔市旅游市场常态化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呼伦贝尔市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
2020年,印发了《呼伦贝尔市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推进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开通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协同监管平台 ,将文化和旅游行业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统一录入平台,实现各监管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交互共享。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统一录入 信用呼伦贝尔 网站,对严重失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公示。全面启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 ,有效集合了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经营数据、旅行社资质管理、导游管理、团队管理、电子合同管理、投诉管理、案件管理等功能,推动监管信息横向打通、监管力量纵向联动,统筹资质、信用和大数据监管。通过两个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旅行社企业信息档案,生成了导游员电子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春赏兴安杜鹃,夏游辽阔草原,秋穿茫茫林海,冬观万里雪原 。近年来,我市坚持 共抓生态大保护、推进全域大旅游 ,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我市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显著提升。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