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180个村(社区),有43万人口,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由于地处偏远,部分地方的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一些地方存在的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农村老人“无所养”、农村青年早婚早孕等问题,成为阻碍该县树立文明乡风的“大山”。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县经过充分调研,开展集中统一行动,坚决抵制歪风,弘扬社会正气,取得较好实效。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协调聚合力。该县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行移风易俗党政同责,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工作职责,成立以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为组长、其他县领导为副组长,县直各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组员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率先表态,党员干部带头签约,人民群众争先响应,形成全县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百千万”(修订百份村规民约、签订千份承诺书、减轻群众万元负担)的工作思路,聚焦婚事丧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攀比炫富等,坚持“三先开路”(乡村振兴先振智、乡村治理先治愚、文明新风先脱旧),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建设尚俭同心”为主题,以“婚事新办、喜事廉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为重点,举全县之力打响破除陈规陋习攻坚战,努力把群众的人情消费负担降下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突出氛围营造,打造典型“做示范”。打造典型做榜样,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上有名、墙上有字”,形成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深入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评树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该县某镇一起白事经过镇、村干部宣传劝导,群众主动响应,将预计杀20多头牛的酒宴规模控制到3头,为群众减少负担10余万元。该县抓住这个事例加强宣传,效果良好,群众普遍反映“移风易俗既顾了人情面子,也让老百姓有了负担减轻的里子”。
突出党建引领,示范带头强作用。治理陈规陋习“顽疾”,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教育引导群众是核心。该县党委、政府给党员干部定标准、亮底线,组织全县干部职工签订移风易俗责任书,严格落实“五带头”(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带头落实监管责任、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对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事宜进行监督。督促指导各村建立村规民约,把村民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纳入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从群众的“选择性遵守”变为“强制性约束”。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包村干部、第一书记等深入村屯,组建和完善红白理事会、制订村规民约,同时收集可能产生问题的负面清单,将工作做在前。
突出核心内容,有力举措保长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全县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美丽乡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推进志愿服务组织承接移风易俗公益服务项目。理清了“重殓厚葬大操大办、杀牲口扩大化、占道办理白事、治丧时间长且殡乐队过多过久、早婚早育、彩礼过高”等6条移风易俗负面清单,并列出对应的正面清单,印发相关方案,做到有文可依、指导有据,引导群众改变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行为,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勤劳节俭之风。从移风易俗活动启动至今,该县共劝导白事简办42起,劝导高价彩礼11起。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