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稻友”们按照巨型稻草人不同部位进行稻草固定,大家分工协作,干得热火朝天。“每年的活动都是‘稻友’一起想出来的,今年选择‘扎稻草人’活动是表达团结和友爱,更是亲身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常山籍知名作家、“父亲的水稻田”项目创始人周华诚说。
2014年,原本在杭州工作的周华诚回到老家,发起了“父亲的水稻田”众筹项目,邀请城市人和他一起到父亲的水稻田里体验插秧,感受春种秋收,让古老的农耕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我在默默耕耘土地一辈子的父亲身上,看到他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乡愁,便是家里的那片地。”周华诚还写出了《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一书,点滴记录“父亲的水稻田”的发展变化,在让更多人领悟到农耕文明的真谛的同时,进一步宣传了常山农耕文化。他也因此,成为常山县第二届“乡贤才俊”。
周华诚。
如今,在五联村隔壁的天安村,冒出一个想把“父亲的水稻田”变大的人,他就是常山乡贤杨建平。从“父亲的水稻田”开始那年,杨建平便从杭州回乡,打造田园文旅项目,致力于乡村振兴。
今年6月,周华诚和杨建平“牵手”,共建全程5.4公里的稻田游学线路,这条线路串联起天安村和五联村,参与游学的孩子们将穿越稻田、村庄、农舍、树林,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风味、领略田园风光、了解生活美学。他们还宣布签约50位农人父亲,种植“新品种”,为乡村振兴探索水稻种植新模式。眼下,“父亲的水稻田”已从4亩长到500亩,预计今年产出10万公斤大米,市场零售价高达60元每公斤。
传承着农耕文明,将教育、文化和精神之粮播种在常山这片热土上,“父亲的水稻田”托起了家乡父老乡亲的致富梦。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