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河灌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11月28日,省潦河工程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潘澎向记者揭秘潦河灌区的“前世今生”。
乌石潭陂
●地处我省西北部起源可追溯到唐朝
潦河灌区地处我省西北部,位于宜春市奉新县、靖安县及南昌市安义县境内,灌区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灌区总土地面积为706.2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3.6万亩,涉及3县共27个乡、镇、场,受益人口26.1万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综合功能的大型灌区。
潦河灌区引水河流为潦河,属江西五大河流之修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宜春市北部九岭山脉的山区河流。潦河分为南、北潦河,北潦河又分南北两支。
“根据考证资料,潦河灌区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据潘澎介绍,《奉新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刊本)中记载,唐太和年间,古人在北潦河南支修建蒲陂(现称北潦闸坝)。
随着农业灌溉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大,潦河灌区后分别于明成化十二年、清乾隆十六年在上游依次兴建乌石潭陂(现称洋河闸坝)、香陂(现称解放闸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陆续兴建了其他4座闸坝,形成现有7座闸坝、7条干渠,灌溉33.6万亩良田的规模。
●江南丘陵地区典型的筑坝引水工程
潦河灌区历经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发展变迁一直延续至今,其中凝结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蒲陂、乌石潭陂和香陂三座陂堰工程均属于江南丘陵地区典型的筑坝引水工程形式。”潘澎表示,古人在筑坝时充分考虑了当地水源和地理环境。
他分析道,根据实际需求由下而上依次筑坝引水,体现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性。古人在选址时,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布设理念,“三座古坝工程选址均在河流弯道处,在增大蓄水面积的同时减少水流对陂坝的冲击力。坝基考虑河床坚硬处,尤其是乌石潭陂直接利用河中巨石筑坝,陂坝泥沙淤积少,不用‘淘滩’,对坝基的危害较小。”
在工程设计方面,三座陂堰工程可谓布局巧妙。“我们三座古陂均属于非正交堰坝类型。”潘澎解释道,通俗地说,就是非正交堰坝有意延长了堰坝的长度,虽然表面看起来耗费了更多的建筑材料,但通过现代计算可以得出,这种布置实际上减少了人造工程对大自然的干预,从而大自然(洪水)对工程(堰坝)的影响也最小,有效提升了堰坝的生命周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华体现。
●衍生出璀璨的流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
三座古陂经历了1000多年的发展变迁,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生态及经济价值,更衍生出璀璨的流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
潦河流域先后发掘出旧石器文化遗址,农业灌溉文化源远流长,衍生出西汉侯国墓葬(海昏侯墓),孕育佛教禅宗文化“天下清规”发源地(百丈寺),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写出《天工开物》,产生出江南书院文化(华林书院),以及书画文化(“八大山人”朱耷)……潘澎和记者一一细数潦河流域的璀璨文化。
“同时,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老百姓口口相传产生了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水利传说,涉及分水传说、地界传说、判案传说、告状传说和源头传说等,并形成了许多农耕生产礼仪和民俗。”潘澎表示,这些农耕文化主要包括农耕时令与农谚文化、农耕生产礼仪和习俗。三座陂堰的修建,对于当时历史时期下粮食产量增长、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推动当地的土地垦殖和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的兴建,使许多“高阜之田”变为肥沃之地。
目前,潦河灌区对当地农业生产仍起着重要作用,保证当地的灌溉供水和防洪安全。三座陂堰的改造,保障了2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任务,促进了区域粮食的安全生产。此外,灌区水环境总体较好,常年水质能达到二类标准,对区域防洪、生态供水,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寻得古籍中的“巨石”申遗近两年终获成功
“现在想想还是很激动,为了‘申遗’,我们花了快两年的时间,现在终于成功了!”26日下午5时许,潘澎和省潦河工程管理局的同事们齐聚一堂,通过直播的方式见证了潦河灌区“申遗”成功的历史性时刻。
潘澎坦言,“申遗”也曾失败过。“2020年1月,第一次参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内初评会,因各项申遗工作还未完全准备充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有些受挫,但申遗工作组成员马上重整旗鼓,着手准备。为了寻找有力的证据,申遗工作组成员决定从古籍入手。同治版奉新县志《乌石潭陂记》中记载,“河中巨石,砥柱中流,乡民重地势而以人工,因之为陂”。为了找到这个“巨石”,申遗工作组成员多方打听,终于从该局老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口中得知,在乌石潭陂中确实有一块“巨石”。但可惜的是,因2013年大坝改造中,将“巨石”高出水面的一部分削去,其余埋藏于现代混凝土中。
为了寻找该“巨石”,与历史文献相印证,申遗工作组成员多次到古陂坝面,用打孔机在大坝表面凿洞,以探寻“巨石”是否还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技术人员的记忆下,找到了埋藏底下的“巨石”,为佐证文献与实物资料提供了有力证据。
●潦河灌区将被打造成南昌省会都市的后花园
继2016年泰和槎滩陂、2019年抚州千金陂“申遗”成功后,潦河灌区成为我省第三个“申遗”成功的古代灌溉工程遗产。但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更是传承好、挖掘好、保护好古陂的起点。省潦河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申遗”为契机,用心做好古陂保护和发展的下半篇文章。
据了解,下一步省潦河工程管理局将把潦河灌区建设成为全省水情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实践基地、靖安县域休闲公园、南昌省会都市后花园。以展示馆为平台,配以沿河水利文化景观带,进一步加强民众水情教育的力度,提升民众对水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利用灌区距离省会城市南昌50公里的交通便利优势,扩大灌区古陂社会影响力,积极推进水文化宣传,与海昏侯墓等打造豫章文化品牌,推进南昌省会都市的后花园建设。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