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手机、网络还未兴盛的年代,日子在一页页翻过的日历中逝去。以前,年底是挂历、台历等传统日历的销售旺季。传统日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如今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传统日历从盛行到衰落,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小小日历折射出时代变迁。连日来,记者走访部分市民以及书店街、新相国寺商业广场商户,听他们讲述自己与传统日历的故事。
你家还有它们的位置吗
挂历、台历等传统日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以前,每到岁末,挂历不仅是家家户户的“准年货”,更被当作元旦前后赠送亲友的佳品。
“往年,每到11月底就迎来了挂历的销售旺季,不仅零售,还往农村市场大量批发。如今,这种热闹的场景早已不见。马上到12月了,买挂历、台历的人寥寥无几。”11月30日,在新相国寺商业广场,做了多年日用品批发生意的商户赵保生告诉记者,“这些年,传统日历的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当下形势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传统日历市场冷冷清清。多位销售传统日历的店主表示,虽然印刷工艺越来越先进、制作越来越精美,但买传统日历的人越来越少。
记者在书店街一家书店看到,架子上挂着十几款2022年挂历。“我们店的挂历样式多、价格便宜。”见到记者翻看挂历,店主刘女士忙向记者推销起来。刘女士说:“现在,挂历市场跟以前没法比。十几年前,各种挂历挂满这面墙,一到年底,天天有人来买。”
“我对挂历的记忆停留在童年。每年年底,家里都会有好几本新挂历,上面印刷的图画都很好看。”80后市民郭亚静说,上学时,用旧挂历包书皮是她美好的回忆。“挂历的纸质很好,还可以做许多小饰品。上大学后,再也没接触过挂历了。”郭亚静说。
曾几何时,挂历是人们家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文化商品已经“失宠”。
“我打开手机就能看日期,为什么要买日历?”11月29日,在书店街逛街的姜女士说,“以前觉得家里挂上挂历很时尚,现在装修讲究风格,墙上挂挂历显得不伦不类。”
“现在手机这么方便,有万年历、备忘录,随时随地可以查看,传统日历对我来说实用性不大。”市民张鹤建表示,之前他家有本台历,几乎是个摆设,几个月没翻过一页。
对于许多人来说,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传统日历变得可有可无。“挂历、台历的功能越来越弱,逐渐被电子万年历等取代,市场遇冷是必然。”大三学生张颂认为,在便捷实用方面,挂历比不上手机日历;在美观度方面,挂历比不上装饰画。
传统日历见证时代变迁
“卖台历是个季节性生意,现在挂历、台历生意不好做,客户大多是老年人。”11月30日下午,在西苑小区,记者看到73岁的秦余良提着3本台历、2本挂历往家走。秦余良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家里年年买挂历、台历,习惯了。”
虽然挂历和台历正从大部分开封人的生活中消失,但也有一些人和秦余良一样,对传统日历有着眷恋。每年11月末,70岁的孙向前都和老伴去市场买挂历。“新年新气象,家里墙上挂挂历的位置不能空着。”孙向前说,换挂历像种仪式,新挂历象征着新年开始。
孙向前和老伴见证了挂历的辉煌和低谷。上世纪80年代,挂历开始进入开封人的生活。“那时候,每逢过年,单位都会给职工发挂历,以风景画和吉祥图案为主。”孙向前告诉记者,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挂历是家里一件有档次的装饰品,好看的挂历让邻居和亲友羡慕。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挂历销售进入火爆期。这一时期的挂历图案以美女、名车和洋房为主。
11月30日,记者在书店街一家小商店看到,市民杨谦花7元购买了一本台历。“我把这种台历称作‘天天撕’。”杨谦告诉记者,他买日历已经有近40年了,从上班后有了自己的房子开始,每年他都会购买挂历或台历,虽然现在智能手机里有万年历,但买日历的习惯一直没有变。
在新相国寺商业广场一家商店里,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来买挂历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在这家店里,64岁的陈玉霞经过对比之后,选购了一本看上去非常喜庆的挂历。“虽说手机也能看日期,但我还是喜欢挂历。挂历字体大,还能在上面标注。我每年都要买一本挂历,挂在家里既喜庆又吉祥。”陈玉霞说。
我们还需要传统日历吗
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品位的提高,传统日历的功能已逐渐弱化甚至被替代,现在还有多少人家里有传统日历呢?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传统日历,目前中老年消费者还有一定需求,年轻消费者则更倾向于“私人订制”。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个性化的“私人订制”日历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李淼是一位90后,去年刚做了母亲。李淼说,她在网上订了一本“绝版”挂历。“我用儿子的照片做成挂历,很有纪念意义。”李淼说。记者在电商平台上以“挂历订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显示出近万件相关产品,有单面印刷、双面印刷、铜版纸、哑粉纸等可供选择。
近年来,“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中华诗词日历”等“网红”日历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些日历上绘制着精美的图片,印有诗词、优美句子等,成为一本兼具阅读和装饰功能的“日历书”。
“虽然传统日历的实用性已经越来越弱,但很多人愿意将它当成装饰品。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文化。”市民刘莉莉说,去年,她用朋友的照片定做了一本台历当作生日礼物,朋友特别喜欢。
如今,虽然传统日历成了一部分人回忆里的老物件,但也有人认为,在传统日历上可以勾画涂写、标注重要事项,翻到日历最后一页时很有满足感,用翻日历记录飞逝的时间,是件浪漫的事。
你家还有传统日历的位置吗?答案虽然不一,但从风光无限到日渐式微,传统日历创新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