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接上级通知,开元名都大酒店顺利解封。13:10起,隔离人员有序离开,开始为期1周的居家监测。
11月25日,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开元名都大酒店被封控管理,56人的后勤保障组迅速成立,直至12月2日下午送走最后一名隔离人员。整整一周的时间,一直坚守现场的“逆行者”们是如何做好保障工作的?徐报融媒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温暖 361个热水袋紧急“入住”
11月的最后一天,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晚上8点,一辆银色的电动三轮车载着十五箱热水袋缓缓驶入开元名都大酒店。
“物资来了,大家准备一下,保护好自己,咱们速战速决。”车子刚停稳,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就围了上来。后勤保障组一组组长庹文斌有条不紊地给组员们分配着任务,他伸手抱起一箱热水袋掂了惦,“嘿,这一箱还挺沉,大家注意安全,走,上楼。”
气温骤降,寒风嗖嗖,酒店内却奏起了激昂的交响乐,顿时让人觉得精神一振。庹文斌和组员们抱着纸箱在楼道内穿梭,一边走一边介绍:“酒店内隔离了361人,房间内原本装有中央空调,现在为了安全起见暂停使用了。这两天突然降温,担心隔离人员怕冷,我们泉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给他们每一位都准备了热水袋。”
这些精心选购的热水袋,外面都有蓝色或粉色的绒布套,上面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写着“你比你想象的,更有力量”等鼓励的话语。隔离人员拿到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晚上10点23分,15箱361个热水袋全部成功“入住”开元名都大酒店,陪伴隔离人员抵抗这股突如其来的寒流。
辛苦 56人连轴转撑起后勤保障
配送物资、送饭、清运垃圾,自开元名都大酒店采取封控管理后,这是后勤保障组56名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事情。
12月1日中午11点,一辆放满了盒饭的三层小推车准时出现在了一楼大厅,一阵排骨的香气隔着包装袋散发出来。
“今天吃排骨呀,还有香蕉,六楼有一份是儿童餐,别忘了。”来自泉山区文体旅局的工作人员张贺正在协调配餐问题,“我们六楼有一位5岁的小姑娘,她和妈妈住在一起,孩子不能吃辣,所以我们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份儿童餐。今天早上送餐时就换了儿童餐。”
从清晨5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能稍微停下忙碌的步伐。一周以来,后勤保障组的每位工作人员几乎都在连轴转,泉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肖尚富的
手机铃声从26日凌晨开始就几乎没有停下来过。“‘疫’起担当,防疫有我。”这是他写在本子上的八字警言,“整个开元酒店12个点位,我们56名工作人员分成三个大组。这里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疫情出现后,咱们区委组织部立刻牵头安排人员,从26个机关部门抽调56个人,其中年纪最大的58岁,最小的22岁,大家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时近中午1点,后勤保障组的部分工作人员才开始取盒饭就餐,泉山区卫健委副主任徐登航匆匆扒了两口饭,又拿着
手机站到了走廊上对接工作,他双眼乌青,下唇明显红肿,“有些上火,口腔溃疡,我这两天不太敢吃什么东西。”
驻扎后勤保障组刚开始的48小时,徐登航一分钟都没有休息,“我们这次被封控人员共有361名,酒店院子里还有一个月子中心,里面有一百余人,我们也要每天给她们做核酸检测,所以人手比较紧张。现在疫情没有扩散,我们也没有收到一起投诉,大家辛苦也值了!”
心疼 羽绒服到短袖冷热交替
“嗨,朋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未来依旧闪闪发亮!”11月30日,开元名都大酒店门前一群“大白”欢快舞蹈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大量转发,网友纷纷点赞,“不禁放下
手机为你们鼓掌”“最美的你们守护最美的城市”“快来8401房间给我捅鼻子”……
12月1日下午1点05分,后勤保障组临时驻扎地,视频中跳舞的这群医护人员严阵以待。
“芳芳,我先给你检测,你待会儿再帮我测一下。”
“好嘞,来。”
1995年出生的张芳芳是核酸检测组组长,“我们有23名医护人员,其中16名来自
徐州矿务集团总
医院,主要任务是做核酸检测。”
这个年轻的女孩穿着一件崭新的羽绒服,“我们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准备,院领导了解情况后连夜给我们买了羽绒服,一人一件。有人关心就不觉得辛苦!”虽然有厚厚的衣服可以保暖,但这些白衣天使们,每天换防护服的时候都是穿着短袖。张芳芳说:“防护服里面不能穿太厚,否则不方便运动。而且它不透气,穿一会儿就浑身是汗,所以我们里面只能穿短袖。我们从宾馆出来时需要进行全面消杀,而且防护服不太好脱,大家需要互相帮助。换的过程中吹会儿风很正常。”
封控区的每名人员每天都做核酸检测,一趟下来至少4个小时,张芳芳的短袖经常黏在身上,“第一天大概是因为紧张,我们有六七个人出现轻微腹泻的情况,但是采样的时候不可能跑出来去卫生间,所以大家都忍住了,第二天就好了。从第三天开始,我们按照相关要求开始进行双采,咽拭子和鼻拭子都要做。”
虽然累点,但是很值。这是每一位医护人员挂在口头上的话,张芳芳说:“我们小组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姐姐,今年41岁,她最近恰好是生理期,但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来没有抱怨过。”
感动 “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守护好封控区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是这群“逆行者”的责任与担当。一周的时间,开元名都大酒店发生了很多故事,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每次配送物资前,后勤保障组二组组长单卫东会逐个检查组员们的防护服有没有穿好;
后勤保障组三组组员侯毅的孩子今年刚上高一,由于爱人出差,他只能拜托班主任将孩子暂时安排进了宿舍;
一名负责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采样3小时后突然头痛、腹泻,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被“强制”休息1天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群轻伤不下“疫”线的“最美逆行者”,用他们的坚守换来了我们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