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粤赣两小时经济圈极速驾到

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粤赣两小时经济圈极速驾到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12月13日 10:12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广东惠州墙体广告


 随着赣深高铁开通运营,以客家文化为纽带的五座城市,今后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粤赣深化合作实现共赢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一路串联两省,带动五市融湾。这是赣深高铁的生动写照。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赣深高铁是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自北向南连接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五市,打开了惠州的融深大通道。今日,赣深高铁开通运营,赣州深圳时间最快缩短至1小时49分,惠州市区至赣州深圳时间只需1小时和30分钟。

轨道交通拉近空间距离,带动城市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运营,粤赣两省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作为江西南大门的赣州也将和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一道,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生活圈。

今日,赣深高铁沿线五城党媒联合推出特刊,见证赣深高铁开通运营这一重要时刻,期待谱写粤赣协同发展的华丽新篇章!

 

产业升级之路

同频共振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赣州

从经济总量看,赣州在赣深高铁沿线五座城市中排名第四,高于河源。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45亿元,比上年增长4.2%,排名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南昌市。作为江西省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赣州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去年全市常住人口897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258万。

“十三五”时期,赣州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GDP增幅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总量从1974亿元增至3645亿元,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去年6月,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若干政策措施》,为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按下“快进键”,一批协同发展项目“次第花开”,更多的企业家选择来到赣州创新创业。

今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等。随着时速350公里的昌赣客专通车,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赣州正朝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向努力。

河源●

河源市紧邻赣州市,全市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去年常住人口283万,地区生产总值为1102.74亿元,同比增长1.3%。今年上半年,河源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30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排名全省第七。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河源是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布局最多的城市,《规划》列出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1个产业都将河源作为布局城市。在《规划》中提及河源的次数达到25次,这显示了河源市制造业基础牢固,发展态势良好。

当前,河源正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特别是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百亿级现代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和百亿级先进新材料产业集群。

惠州

沿着赣深高铁从河源进入惠州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土地面积11347平方千米,去年常住人口为604万,地区生产总值为4221.79亿元,同比增长1.5%。

“十三五”时期,惠州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3140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4222亿元,年均增长5.5%。惠州制造展现“硬核”竞争力,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惠州4K电视机产量占全国的1/3,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64.2%、43.8%。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恒力石化等一批大项目顺利落户,为惠州实体经济发展积蓄强大的发展动力。

“十四五”期间,惠州将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探索共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惠州还将一体化保护和开发深惠黄金岸线和海洋资源,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争取复制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功事项,对标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东莞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曾为“广东四小虎”之首,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东莞全市陆地面积为2460.1平方千米,去年地方生产总值9650.19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6.5%,常住人口为1046万。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十四五”期间东莞将重点打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约70平方公里,布局松山湖生物技术、东部智能制造、东莞新材料、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东莞水乡新能源、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银瓶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领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

从赣深高铁东莞南站继续往南走就进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深圳全市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756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正在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实现创新能级的提升一直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十四五”时期,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将达6.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8件。在创新驱动方面,深圳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纳入指标,提出到2025年的目标值是达到31%的占比。深圳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抢抓数字技术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生态,促进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新生活。

从赣深高铁沿线五市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江西南大门的赣州和粤北山区的河源,还是同属珠三角地区的惠州东莞,都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的产业协作,以同频共振的方式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赣州

赣州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至今仍保存数量众多、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因此,赣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称。

在经历了中原汉民向南方的五次大迁徙以后,赣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目前,全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和信丰县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客家方言区,客家人达8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以上。这里既有唐宋以来世居的“老客家”,也有明清时期从粤东和闽西回迁到赣州的“新客家”。

赣州还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在领导创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培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可以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它既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

●河源

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河源客家人以东江流域为聚居地,形成了以东江为情感纽带的独具个性的客家文化。河源每个县区都有客家歌舞团,紫金县的客家花朝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平县的忠信客家花灯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川县的杂技团是全国首个县级杂技团,和平县的采茶剧团有着汉剧和采茶剧相结合的戏韵。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地方之一,是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后东特委的所在地,是东江纵队的革命根据地,是粤赣湘边纵队的活跃地区,是广东最早的解放区,其中龙川县是解放战争时期广东最早解放的县份。截至2020年8月,全市革命遗址总数为679处。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紫金县被纳为重点老区苏区。

惠州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惠州是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来源地梅州、赣南、闽西客家的传统,又善于吸取广府、闽南文化的精华,形成独特的风采。惠州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众多,被称为客家侨都。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红色热土。惠东高潭是全国最早成立区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惠州是东江纵队指挥部所在地。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中,惠州一直是东江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发展组织,建立武装,发动民众,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东莞

东莞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府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

樟木头是东莞唯一的纯客家镇,传承了客家文化——麒麟艺术。樟木头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清溪镇一带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这里许多食肆烹制的客家菜很正宗,尤其是客家狗肉、酿豆腐。凤岗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的瑰宝。

深圳

南头古城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宝安县政府所在地,始于东晋,已有近1700年历史,见证了东晋以来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兴亡更替,是深圳和香港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

深圳的客家人最早于明代迁入,而大量迁入则是在康熙年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客家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勇敢与聪明才智渐渐在这个新城市站稳脚跟,成为深圳原住居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深圳滨海客家文化,深圳“鹏城”的别称也来源于境内的客家古建筑群。

深圳广东省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又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