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
徐州市已开通
徐州至萧县、
徐州至
宿州、
徐州至
枣庄省际毗邻公交,并谋划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毗邻县(市)区公交通达率达到100%。一个以
徐州为中心,2小时内通达周边市县的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正日趋完善,逐渐串联起
徐州都市圈的“跨城生活”“跨省通勤”。
省际毗邻公交线路越来越多
12月9日上午10时整,伴随着第一辆K500毗邻公交车开出公交总站,铜山区“房村客运站—灵璧公交总站”毗邻公交正式开通运营。它解决了铜山房村镇和
安徽灵璧县两地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实现两地公交互联互通,不同程度地满足了苏皖两省两地群众的出行需求。
据了解,该条毗邻公交线路全长70公里,途经灵璧县多个
乡镇及房村镇3个行政村。发车班次为首班6:00,末班17:40,全程运行约1小时40分钟,发车间隔高峰20分钟,平峰40分钟,采取阶梯票价,全程不超过9元。
此前,灵璧公交程庙终点站距离房村客运站5公里,K500毗邻公交线路开通后,解决了“最后5公里”难题,到达房村客运站可换乘房村至铜山新区线路、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班车等多条线路,实现接驳运输,通达铜山区及
徐州市各地。
铜山区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表示,铜山、灵璧两地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是两地群众的共同期望,为两地群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不仅能让两地居民的出行质量和出行安全得到保障,同时也能促进苏皖两地互联互通,助力毗邻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
从市域角度来看,省际毗邻公交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9年,
徐州到萧县跨省毗邻公交开通,掀开了
徐州市周边地区客运班线改造升级的序幕。
安徽省萧县距离
徐州不足30公里,人缘相亲、地缘相接。2019年3月,
徐州开通了往返
徐州淮西客运站及萧县火车站的跨省公交线路——徐萧城际公交901路。该公交线路实行单一票制,票价比原来便宜了40%,高峰时段发车间隔10分钟,极大方便了
徐州、萧县居民的日常出行。
“原来到
徐州要90分钟,现在只要50分钟,几乎每个周末俺全家都要来
徐州逛街买东西。”家住萧县县城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条线路十分忙碌,周末经常“没有座”。
同年11月,
徐州还开通了至
安徽宿州的902路、K902路城际公交,线路全长约82公里,初期投入12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惠及
徐州和
宿州两地居民。
2020年底,徐枣城际公交906路开通,线路全长约90公里,起讫点分别为
徐州汽车总站和
枣庄市中区客运中心站,这也是
江苏与
山东之间又一条省级毗邻公交线路。
省际毗邻公交的开通,是推进淮海经济区各市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毗邻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借助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
徐州进一步加强与邻近省市的协同合作,对带动淮海经济区的洼地崛起、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
淮海经济区各市谋划公交共建
随着越来越多省际毗邻公交开通,一张以
徐州为中心的区域公交“服务网”正悄然铺开。记者了解到,淮海经济区正在研究酝酿各城市之间的城际交通,将原来的城际客运进行公交化改造,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公交网络。
日前,
徐州市交通运输局与
枣庄市、
宿迁市、
宿州市、淮北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共同审议通过了《淮海经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研究》。
各市交通运输局一致认为,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未来
徐州要加强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市域和道路交通、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要打造多层次一体化的城际公交服务体系。要注重多种运输方式统筹衔接,发挥组合优势,和都市圈其他城市共谱公共交通发展新篇章。
记者翻阅发现,《淮海经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共分五个部分,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十个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现状,借鉴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公共交通发展的成熟经验,梳理互联互通难点。该规划研究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建议区域各市“力争构建‘多模式、一体化、强衔接、优服务’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计划把
徐州市100公里范围之内原有的客运班线进行整合改造,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区域各市交通运输部门均表示,将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展公共交通发展,以绿色、安全、便捷的理念引领公共交通发展,以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创新公共交通发展。”
徐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区域公共交通一体化,必将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区域交通一体化步伐加速
公共交通互联互通,是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淮海经济区十市积极推动交通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落实,形成了同频共振效应,交通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也为公共交通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路网方面,徐淮阜高速、徐淮快速通道主体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徐临高速、徐民高速单曹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批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各层级“十四五”规划中。
与此同时,各市还形成合力,强化省界路网管控。
徐州、
宿州、
临沂、
枣庄、
菏泽等市公路局开展合作,在苏皖、苏鲁省界路段共同维护安全运输环境。
随着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内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区域互联”的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
徐州市不断强化中心城市对外道路辐射能力。
徐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
徐州与淮海经济区城市互联互通,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效能,有序推进
徐州—淮北、沛县—微山、沛县—鱼台、丰县—砀山、丰县—单县、新沂—郯城等省级毗邻公交,道路班线客运定制化率达到70%,毗邻县(市)区公交通达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