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墙体广告 从黄河边到运河边,马建华和李荣福整整走了44年。
1972年,由于家境艰难,刚出生3个月的一对
绍兴双胞胎,被辗转送到了
河南三门峡。两户收养的人家,一户姓马,一户姓李。
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他们在同一个村长大,成了同窗、同桌,以至身份证号码都只差一位。但直到10年前,他们才晓得,对方是本人的孪生兄弟。
时间又过了10年,不知阅历了几内心煎熬,几苦苦寻觅,2016年7月24日,兄弟俩终于回到了故土
绍兴。此时,他们的亲生父母早已不在。
站在母亲墓前,年过不惑的兄弟俩久久跪拜、泪流满面。
离家
马建华和李荣福的家,只隔了500米。
马建华的养父在被服厂上班,李荣福的养父在农药厂上班,经济条件都还不错。
李荣福从记事起,就经常听到村里人说,本人是抱养来的。小孩子心里憋屈,跑去问父母,每次换来的都是一顿暴打。
到了上小学的年岁,马建华去了城里,李荣福留在村里。两个孩子没有太多交集。
中学时,李荣福也进了城。很巧,和马建华是同一所中学,同一个班。
“你们俩长得那么像,就坐同桌吧。”教师的一句玩笑话,就这样将他们深藏在血脉中的联络变成了理想。只是,他们本人并不晓得。
缘分
马建华和李荣福很快成为了好朋友。让他们不解的是,双方家长对此十分慌张。
两家态度十分分歧:你们不准交往。
可青春期的孩子哪管这些。私自里,他们照旧一同游玩、一同打闹、一同议论本人的心事。在同窗眼里,他们是最好的哥们,是“兄弟”。
后来,两人又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居然只差最后一位。
中学毕业,马建华和李荣福再次分别——李荣福去了当地百货大楼上班,马建华去了北京当兵。但两人之间的联络,并没有中缀。
下岗、转业、再就业、娶妻、生子……期间,李荣福投资酒店失败,被迫做起了厨师;马建华则当起了一名销售员。
两人在时期激流中兜兜转转,天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