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墙体广告 心里没底的考生,很容易觉得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以至不惜昂扬破费。但这种“包过”班真的会像它承诺的那样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经过问卷网对2000人停止的一项调查显现,42.5%的受访者报过考试“包过”培训班,57.5%的受访者没有报过。常 见的“包过班”类型有:驾校考试(61.9%),从业资历考试(56.6%),考研考试(36.1%)。对“包过班”的态度,53.6%的人以为“包过” 的承诺基本不可信,50.0%的人以为此种行为让考试有失公平。
61.9%受访者以为驾考培训中“包过”宣传比拟多
在北京读大学的范晓园(化名)今年24岁,暑假之前她就报了一个驾校培训班,准备趁着放假时间,把驾照考下来。“我跟同窗一同报的北京某个驾校培训机 构,之前也是听同窗说这个驾校比拟省心,他们的宣传就是考试包过,不过的话能够免费反复培训,直到经过为止。科目二、科目三这种有考官的,只要5次时机, 科目一和科目四这种机考的仿佛是能够考很屡次。但实践上,也就科目二和科目三不太好过”。
调查显现,常见的“包过班”类型有:驾校考试(61.9%),从业资历考试(56.6%),考研考试(36.1%),出国英语考试(32.7%),公务员考试(31.4%)。
考试“包过班”的宣传渠道主要包括,网络(62.2%),传单(55.4%),短信或电话(51.4%),私底下传播(34.3%)。仅7.9%的人表示没有接触过相关的宣传。
北京某985高校研讨生王石一(化名)在考研复试时,理解过“包过班”的状况。“有一个复试包过培训班,收费在2000~3000元,‘不过包退’。也没有详细的课时,就是在初试经过到复试的这段时间里,平常每周有1~2次指导,有很多同窗都去报了这个班”。
王石一表示,该培训机构开设了5年多,听说它的学员考上的很多,它的宣传也标榜第一名都是上过他们课程的,经过口口相传,名声就起来了。“在网上的考研经历帖里,也会看到他们机构的名字”。
调查中,41.3%的受访者表示,“包过班”的承诺方式是高价一次性“包过”,不经过全额或高比例退款,36.1%的受访者表示是不经过可免费培训到经过为止,21.0%的受访者以为只是个噱头,没什么实践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