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小康佳苑社区开介绍信,准备外出打工。
原标题:彬州市义门镇:搬出来的好光景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立春过后,西北旱塬上仍觉寒冷,放眼望去,沟壑纵横,塬上的积雪还没消融,田野白茫茫一片。
走进彬州市义门镇,喜庆的灯笼挂起来,一些群众在广场晒太阳拉家常,孩童们在广场嬉闹玩耍,街道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小康佳苑安置社区是彬州市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位于义门街道以西,紧邻旬麟公路。社区584户2266人,其中229户888名群众来自豆家湾、义门村、高渠村、中罗堡村等周边17个在原址不适宜重建的村子。
春节过后,记者走进小康佳苑社区近距离感受搬迁群众的生活变化。
从镇政府一路向西北,行驶5公里,到达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是一间占地面积60亩的羊场,羊存栏600多只。
63岁的王战良是义门镇中罗堡村人,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他在羊场入股10000元托养肉羊,刚过完年,他在羊场转了转,看看在这里托养的羊崽。
在羊场一处高高的土塬上,他指着对面的山沟说: 以前我住在山沟下的窑洞里,去镇上办事需要走十几里山路,吃水在沟里挑,我和老伴身体残疾,日子过得紧巴巴。
搬到塬上,住进楼房,成了王战良夫妇一辈子期盼的事儿。五年前,义门镇规划建设了小康佳苑移民搬迁安置点,投资7600万元,配套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乡村少年宫及康复训练中心场地等。
易地移民搬迁政策实施后,王战良只掏了5000元,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楼房。 现在除过领养老、低保、粮补等各项补贴,每年分红2600多元,加上社区给安排的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战良满脸高兴。
为使群众搬迁后能够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彬州市义门镇积极在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小区治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建立了易地搬迁脱贫户的就业信息台账。同时,在产业培训、产业托管、养殖托养等方面为搬迁户提供坚实保障,解决群众搬迁后的后顾之忧。
在小康佳苑6号楼一单元一层104室赵宝云家里,刚一进门,抬头就能看到房间内显眼位置张贴着一张脱贫户获得感满意度清单。清单上记录着,果业种植、养殖入股分红、公益岗位等收入、补助,内容一目了然。
搬迁过来后,我家在合作社托养的猪、羊每年领分红,还种植花椒,去年人均收入12348元。 赵宝云坐在沙发上一边编织垫子一边说。
原来,社区除五保户等无劳动能力户外,220户实现苹果、梨园、核桃、花椒等人均一亩,同时参与养殖托养分红,增加搬迁户收入,使他们真正要搬出去、稳得住、能致富。
就在记者采访时,小区群众纪有年来到小康佳苑社区开介绍信,年马上过完了,他准备去西安工地上班。两年前,他经过社区组织的培训在西安一家建筑工地上班,月工资7000多元。
搬迁群众搬到哪里,社区服务跟到哪里。据彬州市义门镇驻小康佳苑第一书记秦瑜介绍: 为使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镇上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每季度一次,有劳动能力和外出打工意愿的群众可免费报名,镇上还为外出务工的群众发放路费补助。
截至2021年底,小康佳苑安置社区有劳动能力就业228人,220户搬迁群众实现 一户一工 。其中,稳定就业149人,灵活就业80余人。
彬州市义门镇的小康佳苑社区只是我市围绕 产业、就业、创业 三大措施确保易地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一个缩影,为我市易地搬迁做出示范。
2021年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我市加大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向规模较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强化 一站式 服务。其次,从市县镇三级建立健全搬迁群众就业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定期进行排查监测;通过形式多样的 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 和春风行动等活动,帮助群众就业、自主创业,脱贫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96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中有39个建有配套产业园,吸纳了1849户搬迁家庭的劳动力务工就业。
4083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家庭实现了一户至少一人就业,咸阳大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