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家井仿古瓷市场门楼
陈旧、落后、低端。有人说,与高端的
写字楼和花园小区相比,城中村是一座城市发展慢的表现。然而,在不少外地人看来,
江西景德镇的樊家井作为一条城乡接合部的小通道,却是不可不逛的,这是一片带有些许神秘光环的 仿古瓷重地 。
每年,数以万计的各类仿古瓷从这里流出,游客们带走的不仅是匠人们鬼斧神工的技艺,更是对
景德镇这座文明城市的印象。如今,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转型,樊家井这一城中村顺势而为,在
景德镇 村改居 示范的道路上探路先行,不仅成为外地人眼中的 网红打卡地 ,更成了
景德镇城中村治理改造的一个先行者。
樊家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学习娱乐场所
变化 美丽家园 改 出来
东至皖赣线、南至南河、西至曙光路、北与洋湖村交接。珠山区太白园路的樊家井社区,属于
景德镇市典型的城中村。多年前,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 凌乱不堪 ,斑驳的民房、坑洼的马路、杂乱的环境
而今,深入樊家井社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 脏乱差 。道路两边商铺林立,电动车停放整齐,瓷器店铺、个体仿古瓷小作坊、诊所、小百货、水果店、修车行、缝补店等各类业态齐全。脚下平坦,头上空阔,统一设计的全新商铺招牌,令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如此大的 戏法 究竟怎么变?樊家井社区党委书记程世荣说: 就从头顶、从眼前、从脚下入手。
在程世荣的记忆中,以前的太白园路从早至晚总是 堵 的。随着辖区内物流行业的不断增加,本就不宽的街道愈发拥挤混乱。而这一问题,便成了 城中村 人居环境改造的突破口。为此,社区制定了 七进七出 的管理方式。 物流车辆,早上七点必须全部出去,直至晚上七点才能进来。 程世荣感叹,这个规定的执行,让不少物流行业知难而退,纷纷搬走,也让居民们结束了早也塞晚也塞,进也堵退也堵的日常。
采访一路走来,记者看到,樊家井社区治理的成效,不仅有 表 ,还有 里 ,老小区的 变身 ,城中村的 焕颜 ,是樊家井对民生的大投入,更是机制创新,勇于先行先试的回报。
辖区新建休闲小广场供居民玩乐
善治 幸福生活 带 出来
两个月前,樊家井社区还是樊家井村。
竟成镇党委委员余智鹏见证了 樊家井村 到 樊家井社区 的转变。他说, 村改居 ,并非简单地从 村民到居民 的转型,更是一场与城市居民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嬗变。
自2021年12月,樊家井作为珠山区首个撤村改居的试点以来,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服务对象,原本面向单纯村民的管理服务模式不再适用。 如今,社区围绕组织更强、服务更优、体制更顺、环境更靓;政策不变、责任不变、民主不变、传承不变的 四变四不变 管理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
余智鹏坦言,通过社区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促使社区党建 务实联动 、社区资源 整合共享 、社区治理 更有成效 。如今,樊家井社区不仅环境优美,还设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一站式 服务大厅、志愿者之家、暖心驿站等各类功能厅室,可满足社区党员群众日常业务办理、学习娱乐等多项服务需求。
村改社区后,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现如今,辖区居民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后,爱静的、爱文学的人,纷纷来到社区图书室,享受书香生活;爱动的能歌善舞者,则赶去文化广场,伴随着悠扬的舞曲,兴高采烈地舞上几曲。
统一设计的全新商铺招牌,令整个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齐心 城市文明 护 出来
土地总面积50亩,山地面积20亩,共有樊家井、鲁家墩、新村3个居民小组,人口816户,3617人 大到人口普查,精准扶贫,关爱留守儿童,小到调处邻里纠纷,整治街头卫生,用社区党委委员尹涛的话来说, 该管 和 不该管 的事,社区全管了。
然而,常态长效文明创建工作没有局外人,让居民自发、自觉参与到行动中来,才是 治理良药 。尹涛感叹,樊家井社区从曾经人人提及就皱眉摇头的 城中村 ,到现在的转变,其治理秘诀就是通过居民自助、邻里互助、社会协助等多方面的协同联动。
此刻,围着樊家井仿古一条街走上一圈,一排排整洁的古韵街巷、平坦的弄堂道路,与各色仿古瓷,相得益彰。在这里,居民们思想的转变,便是从扫干净、摆整齐,自觉维护创建成果做起的。
以前因为占道经营邻里经常闹矛盾,现在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不仅环境变好了,商户间的关系也好了! 如今,文明新风荡漾在 蝶变 后的城中村。
景德镇这座城市的魅力,也正从这些或偏僻或隐蔽的小商铺、小作坊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