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仪式上,医疗队人员集体宣誓。
在离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有一个国家叫埃塞俄比亚。濮阳的14名医疗队员,面对该国新冠疫情肆虐叠加内战不断,毅然告别祖国和亲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2批医疗队共服务埃塞俄比亚当地居民3.36万余人次,为非洲人民送去了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圆满完成“春苗行动”,为在埃塞俄比亚的10余家中资企业员工进行义诊,为海外同胞筑牢健康盾牌,让海外华人充分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医疗队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受到了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国家卫健委、埃塞俄比亚中国商会等的高度赞扬。
北京时间2月24日8时20分,留守的最后5名医疗队员乘坐飞机启程回国,历经9个多小时飞行后落地成都。经过14天的医学隔离,他们终于在3月11日,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濮阳。
再续50年深情 执甲逆行出征
2020年底,国内疫情基本平稳,埃塞俄比亚的疫情仍比较严重。国家卫健委决定从人道主义出发,为他们派去援外医疗队。
接到国家和省卫健委组建第22批医疗队的任务后,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经过层层选拔,从市人民医院、市油田总医院、市安阳地区医院和市中医医院4家医院遴选出14名骨干,业务范围涵盖了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13个专业。
医疗队总共16名队员,其中14名来自濮阳。这个决定,源于濮阳和埃塞俄比亚源远流长的友情。据医疗队队长、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瑞强介绍,早在1975年,时任河南安阳专区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的梅庚年,曾担任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1批医疗队、河南省首批援外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到埃塞俄比亚加木戈法省开展医疗救助。同年12月,梅庚年不幸以身殉职,年仅51岁,被誉为“中国的白求恩”。河南援外医疗工作开展的47年间,累计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58批1179人次,诊治受援国群众710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4.9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8200余名,为巩固深化中非传统友谊、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濮阳医护人员,肩负延续这份跨越万里友情的重任。在2020年11月23日举行的出征仪式上,时任市委书记、市长同时为医疗队送行,并勉励大家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分享我国抗击新冠肺炎成功经验,科学指导当地抗击疫情,争当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代表,充分展现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采,为不断深化中非传统友谊、推动中非全面合作作出濮阳人的贡献。
带着祖国人民的殷殷嘱托,14名医护人员从濮阳出发,远赴埃塞俄比亚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发挥精湛医术 展示中国形象
经过长途跋涉,2020年11月27日,医疗队到达埃塞俄比亚。在随后15个月的时间里,医疗队迅速转换角色、把自己融入当地。
医疗队开展援助的提露内丝-北京医院虽是一家综合性医院,但医疗设备设施严重短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在没有必需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大家通过租借、申请出资购买等办法,帮助医院建立健全了部分教学医院功能。比如电子胎儿监护仪在中国医院已非常普及,但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当时还使用最原始的方法为患者监测胎心和宫缩。在刘瑞强、朱伟华等人的申请协调下,2021年7月,市人民医院为该院捐助了一台价值2.3万元的电子胎儿监护仪,当地医护人员和患者感动不已。
大家发挥中国医生精湛的医术优势,在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创新开展了该院建院以来的多项第一:第一例免除开刀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第一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第一例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第一例宫腔镜手术、自制手术器械开展了第一例微创脑室外引流术、第一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还创新自制膀胱测压装置,完善了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患者的术前检查和神经源性膀胱的必要检查;创造性开展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和胎心监护工作;开展了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肺结核等病情复杂的患者进行心包穿刺术,填补医院空白。
据统计,一年多来,医疗队共服务埃塞俄比亚当地居民33699人次,其中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约50人次,多次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为当地患者解除病患;举行了数十场学术讲座,并利用休息时间开设“汉语课堂”,对当地130余位医护人员加强各专业相关知识培训,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赢得了埃塞俄比亚卫生部和提露内丝-北京医院领导、同事和当地民众的一致称赞。
除了服务当地群众,医疗队还把目光放在服务华人同胞上。2021年“七一”期间,他们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经商处的组织下,携带仪器深入中资企业,为员工开展义诊、解决病痛,并向有需要的患者赠送了药品。一位在东方工业园工作的同胞激动地说:“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你们冒着风险送医上门,真的很感动,感谢祖国,感谢中国医疗队!”
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海外中国公民的关心关爱,中国政府于2021年3月推出了“春苗行动”。医疗队积极开展行动,历时5个月、完成疫苗接种9066人,其间还诊断出新冠肺炎病人近百例,给予及时治疗、无一人死亡;医疗队制订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加强防护,无一人感染。在接种过程中,医疗队创建了“埃塞同胞疫苗不良反应处置群”16个,有效解答同胞提出的疫苗注射相关问题3万余条,还创新搭建了新冠肺炎和普通疾病两个信息平台,设立了服务中资机构专用应急电话,服务数千人,赢得海外同胞高度赞扬。
一年多来,面对埃塞俄比亚始终存在的疫情高风险,大家坚守岗位、无一人退缩。刘瑞强表示,所有人员都兢兢业业工作、全心全意付出,因为大家知道:“出了国门,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我们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圆满完成任务 载誉回归濮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医疗队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称赞和通报表扬。
因圆满完成“春苗行动”,2021年7月15日,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专门向河南省卫健委发来感谢信,表彰医疗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援外人员的责任担当和先锋力量,有力保障了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公民的健康安全”。驻外期间,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大使多次看望医疗队,肯定成绩,并因医疗队为促进中埃友谊所作的突出贡献而感到骄傲。
因给10余家在埃塞俄比亚的中资机构企业员工进行大型巡回义诊,惠及中埃员工数千人,医疗队受到了中资机构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了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表彰。埃塞俄比亚中国河南商会还专程为医疗队送来了写有“‘春苗行动’抗击疫情深化中埃友谊 无私奉献医者仁心彰显大爱无疆”的锦旗。
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经商处的组织领导下,医疗队先后5次向提露内丝-北京医院捐赠医疗物资,包括抗击新冠疫情急需的物资及医疗器械、急需的手术器械及仪器等,满足了该院泌尿外科、妇产科、眼科及心内科新技术的开展。在送别仪式上,提露内丝-北京医院向每位队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分别为刘瑞强、朱伟华、姚庆东、李庆勇、何阳5人颁发了特殊贡献奖状。
2021年12月,医疗队完成援外医疗任务,其中11人乘坐包机先期回国。由于疫情和战乱加剧、国际航班熔断等因素,按照相关安排,医疗队的队长刘瑞强、会计丁同文、出纳朱伟华、固定资产管理员姚庆东和翻译何阳5名队员,继续在国外磨砺了3个月。他们坚守驻地,继续参加当地的各项医疗工作,在顺利完成交接工作后,终于放心返航。
2022年1月27日,医疗队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1年援外医疗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获通报表扬。
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历久弥新的历史使命,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国际担当,是一项光荣艰苦的国家任务。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伟华说:“在国外开展援助的一年,有辛苦、有欢乐、更有对家人的愧疚,但回忆起来曾经的拼搏和满满的收获,就会觉得所有坚持和付出,都值得!”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