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与城市,看对眼是相遇,筑同梦是机遇,互成就是知遇。
取得 十四五 良好开局的常州经开区,步履铿锵。广阔天地间,创新大旗漫卷,万千 千里马 竞相驰骋。
近年来,经开区在常州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下好人才 先手棋 ,谋好聚才 大文章 ,从精心设计到悉心配套措施、从高效营造环境到优质服务个性化,努力让各类人才从 抢过来 到 抢着来 。年轻的经开区,就像一片强磁场,不断赢得更多高质量人才的青睐。
产才融合,人才引得来
走进强力常州研发基地,如步入一所高等学府。在这里,12位博士领衔8个项目研究组,探索电子新材料领域的 无人区 。
光刻胶是芯片之基、国之砝码,长期被日本、欧美公司垄断。2002年,强力一头扎进该领域,成为国内少数研发生产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的企业之一。
面对垄断包围圈如何突围?强力新材给出答案 科技+人才 。
公司拥有100余名核心技术研发人员,本科学历人数占集团总人数30%。围绕技术立业,强力在高端人才投入、技术人才培养、企业人才激励等关键领域推出了多项举措。 强力新材副总裁秦小隽介绍,强力有管理和技术 双条线 激励机制,技术岗最高级别的科研人才,其薪资与公司总裁相当,对于科研成果突出的人才,设置了快速晋升通道。公司还鼓励科研人才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性创新以及解决 卡脖子 问题的突破性创新,给予个人及团队产品销售利润12 20%的5年持续激励,激励青年科研人才的快速成长。
强力新材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钱晓春告诉记者,强力从成立之初就形成了 科技兴企、人才强企 理念,瞄准当时国内空白领域 光刻胶用各类高端光引发剂的研发。 优秀的研发团队和强大的科研力量是公司的立身之本。经过多年发展,强力新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格局。 钱晓春说。
强力新材是经开区产才融合的缩影。近年来,经开区还借助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海内外青年人才。2017年,经开区首届 宋剑湖论坛 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创投机构、本地创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近400名代表参与。该论坛已举办5届,通过国内外各类创业项目与创新资本有效衔接,一批上市公司及潜在独角兽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落户经开,有效实现了资本集聚、产融共振和品牌联动,论坛成为长三角地区富有影响力的行业品牌活动。
经开区还紧锣密鼓搭建各类科研平台。 为科研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计划项目、开展科研攻关,能够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也有助于迸发更多创新活力。 经开区人才办主任方琼明说。
搭建舞台,人才留得住
2021年,从英国伦敦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商务管理双专业硕士董菁华从高校跳槽到了江苏兰陵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原本可到高校任职,董菁华却选择了企业的科研一线。她告诉记者,常州经开区是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在这片广大的舞台可以一展抱负。
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兰陵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授权专利技术35项,主持起草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0多项。
在董菁华团队的带领下,兰陵化工集团完成了DSC智能化车间项目和WMS智能化仓储两项智转数改工程,实现车间管道材料进出 机器换人 ,周转率提升15%,成品仓储出入库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
推动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让他们大显身手的平台至关重要。 方琼明告诉记者,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是经开区一项硬实力。近年来,经开区狠抓科技园区和双创载体建设,2021年新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新增双创载体面积2万平方米,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几年来,经开区常州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和轨道交通产业展示馆先后启用,中车戚研所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入驻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引导戚机厂、戚研所等行业龙头企业开放资源,打造智造云网共享平台。经开区科创中心众创空间成功升级为省级众创空间。新实施投资超5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4个,新增3家企业研究院和1家联合创新中心共4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个,新引进高水平孵化机构1家。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去年,经开区与济南、哈尔滨、南京等地高校开展博士后招录对接交流,举办上海人才推介会及闭门路演活动,招引上海科技人才项目落地。组织 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 沈阳、长春站等活动,16个重点项目及产学研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117亿元,33家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218名高校学子达成就业意向。
优化服务,人才更舒心
这阵子,刚刚落户经开横林镇的硕士李晓明更忙了。 公司里活儿不少,又在搬家,好在有人才服务专员帮忙。说起来,还是他们提醒我可以享受人才公寓政策的。 李晓明笑着说。
他所提到的人才服务专员,是经开区组建的人才服务队伍,分为区、镇、村三级,全区覆盖,网格化管理,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一方面,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有政策、项目、融资等需求,可以通过我们人才服务专员直接联系相关部门获得支持;另一方面,有些高层次人才面临子女读书、配偶就业难题,人才服务专员也会帮忙推荐意向单位,牵线搭桥,解决后顾之忧。 遥观镇经发局人才服务专员杨鹏军说。
优质服务才能保证人才活水不断。2021年,经开区人才办还积极开展 两进一送 活动,前往230多家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为50多家重点企业定制 一企一策 人才建议。借力引才专员、在常高校、人才服务机构等资源,推动人才与产业对接,提升高层次人才集聚水平。开展经开创投汇、银企对接会等活动,拓宽人才创业融资渠道,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新方向。
记者了解到,经开区2021年引进人才8464名,全区人才总量达10.97万。2021年,经开区新建改造人才公寓5025套, 龙城英才 东方青年人才社区 作为全市首个高标准青年人才公寓综合体正式投运。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园、星辰村、东方智慧科技园人才公寓建设,三年内将完成11000套人才公寓建设,并实行标识、服务、配套、标准、管理 五统一 ,更好满足人才 衣食娱行 需求。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