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
墙体广告 “用创造创造改动农人的日子,让农人的日子变得更美好,一向是我的愿望。”从1991年开端,他花费16年创造竹编机,花费3年创造油菜碎杆脱粒 机,花费6年创造简便水稻收割机……25年的时刻,他投入了许多的金钱、精力,尽管他的英勇测验和不断应战远远大于他的项目所带来的金钱收益,但他仍不肯 抛弃,一向坚持研究、着手实习至今。
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到今日,在他身上,又有着如何的故事?近日,记者联系上杨地理,一探这位创造家的创新实习人生。
【初衷】协助同乡 创造简便水稻收割机
8月16日,记者顶着酷日驱车两小时来到洪雅县槽渔滩镇,找到了杨地理在徐嘴村租的研发工作室,而此时他正开着水稻收割机在田里做实验。
在乡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实验田,周边已围了不少农户正在看稀罕:伴着隆隆的农机声,一台小小的水稻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络绎,一排排水稻很快被“风筒”吹进机器内部。随即,洁净的谷子主动流入竹篓中,秸秆被切割成碎末从机尾均匀地撒在田里……而驾着这台机器的正是杨地理。
“通过实验,咱们还在改善和完善它的细节,力求到达最佳的作用。”杨地理介绍,他创造的这款水稻收割机使用空气动力进行扶禾、进料,最大极限的简化机械构造,缩小体积,下降损失率。
杨地理通知记者,他之所以搞这个收割机研发,首要如今许多村子犁地的大部分是女人和白叟,每到收割时节都十分辛苦。“并且如今许多当地都是联合收割 机跨地区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杨地理表明,其时,他就萌生了一个主意,要是有简便的收割机,乡民收割时就会便利许多。所以,他斗胆测验,于2010 年开端了研发之路。
“本认为自己有竹编机的研发经历,创造收割时机很简略,没想到仍是耗费了这么多年。”杨地理历时6年,通过几百种计划、几千次实验和上万次改善,一种使用空气动力的简便水稻收割机规划成功。
接下来,杨地理会开着收割机到田里协助农人收割,作进一步实验和改善,待收割机完善后再交给同乡。
【鼓动】历时16年 研发竹编机终获成功
简便水稻收割机是杨地理创造的第三款机械,他的第一款创造早在1991年就开端。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杨地理回想,曩昔物质匮乏,买不起玩具,他就自找趣味。在他的手中,高粱杆、竹筒能成为水车,泥土、竹竿能成为桥。爱着手的习气奠定他的创造创新之路。
爸爸是个篾匠,杨地理小时就学会了竹编技术。但那时手艺竹编不只慢,并且竹片很简略割破手指,为何不必机器代替手艺?这个主意在他的心里生了根。
1991年,参加工作后有了必定收入的杨地理决计创造竹编机。杨地理平常节衣缩食,除了必要额日子费用,其它产业全部用来采购所需材料。
回想最初创造时的困难,杨地理颇有感受。机械知识的短缺是他创造路上的一道坎,为了迈过这道坎,他“恶补”各类专业知识。十几年来,他阅读了液压、电力、机械等许多专业书籍,并多次向技术工人讨教,最终霸占了一道道难题。2006年,他成功研发出竹编机,并上市出售。
杨地理创造的竹编机其简略的构造和优胜的功能,当即遭到客户的好评,订单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刚开端因为产值缺乏,有客户为了一台机器在厂里等 待半月之久,乃至还有代销客户为了争货源而打架。”杨地理通知记者,两年时刻里他卖出了几千台竹编机,赢利上百万元,淘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在 2007年,从中央电视台《赢在我国》西南地区1080名选手中锋芒毕露,成功晋级108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