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新疆残疾人就业取得哪些成就?进入新时代,新疆如何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增就业人数逐年递增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更需好政策“加油打气”。
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和发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各类就业形式的专项政策,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就业举措,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
按比例安排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人社厅、国资委、残联等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制度细化、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工作。目前,全区有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近200家,全区按比例就业22127人。
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工作部主任科员席建勇介绍,按规定,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应招录68名残疾人就业,实际录用残疾人83名,越来越多的岗位向残疾人就业者开放,包括一些办公室管理岗位。
自治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蔡红雁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已完成,新疆工作进度走在全国前列,这对推进新疆残疾人就业服务专业化、信息化、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这两年,自治区残联通过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组织企业专场招聘、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探索扶持爱心妈妈店、举行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帮扶活动等服务举措,多样化、多层次帮助残疾人就业。
“目前,新疆残疾人就业总体规模与结构日趋稳定,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也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自治区残联维权部部长朱明宏说,目前新疆31.2万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中,已实现稳定就业18万余人。
5月12日,新疆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陈莉红(左一)在培训盲人徒弟学习按摩技术。记者 于熙 摄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多样
“盲人按摩有讲究,除了按穴位,还讲究压、揉、拍、搓、点、敲、剥等手法,最重要的是必须懂中医。”5月12日,在新疆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陈莉红手把手教徒弟在人体模型上找穴位。
陈莉红是自治区盲人协会主席,多年来,她自强不息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坚持开展保健按摩等培训,先后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圆了就业梦。
22岁的地力亚尔·艾海提是陈莉红的徒弟。这位来自南疆农村的先天性盲人小伙,曾因看不见光明活在绝望中。“陈老师要为我们进行一年的按摩培训,老师非常有耐心,我们一遍学不会,老师会教十遍甚至更多。”地力亚尔说,培训让他有了一技之长,也燃起了他的生活希望。
作为新疆首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新疆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集技能实训、创业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目前累计入驻工作室和小微企业25家,涵盖工艺美术、按摩实训、电子商务等行业。30余名师傅在此开班授技,陆续为100余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机会。
技能培训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关键所在。我区依托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组织残疾人参加与市场相衔接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充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和田地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资源优势,充分尊重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职业选择和意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采取“订单式”培训,举办玉雕、缝纫、养殖等培训班,并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残疾人、农村残疾人、残疾人大学生、盲人“四类”重点群体,新疆有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地开展“师带徒”“学徒制”和定岗式培训,以及种植养殖、家用电器维修、美容美发等培训。
“这些培训丰富多样,为残疾人找工作铺就‘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也各展其才,通过学到的技能实现了就业。”自治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明富说。
自强不息实现就业梦想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在新和县旋律文艺有限责任公司,几位残疾人激情高昂地演唱《我们新疆好地方》。
热汗古丽·艾则孜是该公司负责人,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一度因身体残疾对生活丧失信心。“在残联的帮扶下,我在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就业,还创办了这家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公司,现在已为社会各界提供了500多场次文化艺术服务。”热汗古丽说。
相当长一段时间,热汗古丽走路只能靠“爬”。不甘心一辈子靠救助生活的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随后尝试创业。如今,热爱文艺的她带领着热爱表演的残疾人团队,进社区、下农村,以优质文艺服务火遍微信朋友圈。
“党的政策好,只要肯干,残疾人也能拼出精彩人生。”热汗古丽感慨地说。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惠残助残政策出台,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努力消除障碍,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向工作岗位,展现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啪啪啪、啪啪啪……”在喀什市滨河路的新疆万河滩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多名残疾人在肉孜·麦麦提的指挥下,手法娴熟地为顾客按摩。
肉孜是这家公司的创办者,作为喀什地区自主就业创业的残疾人代表,肉孜先后免费培养了60余名残疾人按摩师,其中20多名实现了自主创业,其余均拥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感恩全社会对我的关爱,我才能有现在这份事业。”肉孜说,各级残联帮他找场地,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各族顾客源源不断支持,让他逐渐走上规模化道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这无疑是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利好消息。”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新疆分院院长王章法看来,全社会营造了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残疾人只要自强自立,就会实现就业梦想和自我价值。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