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流量价格究竟在什么时候疯涨的?很多人已没有那么清晰的记忆。
久趣英语的联合创始人游贵平只是记得,2015年创业之初,拿到天使轮500万融资的时候, 这钱已经不够投放流量广告了 ,但 创业公司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被流量捆绑 。
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获取流量,进一步转化为用户?这是任何一家依托于互联网的创业项目生存下去的第一要素。
五六年间,流量涨了六倍 ,另一家互联网教育平台云朵课堂的CEO李磊直言, 流量掌握在别人手里,很难受,未来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流量池。
更为准确的数据来自电商领域。第三方平台监测显示,2014年时,天猫和京东的平均获客成本为150元;到了2015年突破250元,达到254元;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暴涨到964.5元。
游贵平们大概没想到,其在初创阶段的生存之需,在日后泛化为一个业界现象 流量价格的水涨船高倒逼出广泛的焦虑,这种焦虑又转换出更多 求生欲式 的尝试,于是有了今天的李佳琦直播、短视频带货、改造线下门店和抢夺 小镇贵妇
互联网创业者们要找用户,不再单纯地依靠搜索引擎、新闻门户、信息流、大型电商平台等,而是将目光放到诸多的新兴渠道:前端,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后端自建社区、建群,将这群人 圈 养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总之,既然 公域流量 让他们那么焦虑,不妨运作 私域流量 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去微信圈流量
严格意义上来讲,微信没有什么 公域流量 ,洋码头CEO曾碧波向PingWest品玩总结。这也是现在诸多 私域流量 玩家将微信作为主营阵地的原因。
国民级社交工具微信,发展至今,其上活跃着11亿中国用户。最先发掘它交易属性的当属 微商 ,这是一个在早期颇受争议的群体,因为当一群人在正儿八经 卖货 的同时,另一群人却在卖 人头 。
后者以牺牲消费者的价值为代价,实质为传销。而前者,最终有一批 跑到最后、转正升级为社交电商的 ,曾碧波认为,都是一些有 底盘 的人, 他们的品牌运作能力、供应链、商品质检,甚至库存周转率都能做到接近大型B2C电商平台。
这一波微信的商业流量红利期大致可追溯到2014至2015年,拼多多和云集得以快速成长,并于去年和今年先后完成IPO,成为 去中心化 社交电商的代表。同时,围绕微商做技术服务的有赞和微店的发展也超出预期。
2015年云集刚创立时,并没有 私域流量 这个概念,这半年,私域流量火起来后,大家发现,云集运营的就是私域流量。 云集CMO胡健健告诉媒体,至于为什么以微信为商业阵地,胡则有另一套说辞。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的方式,信息触达率已经很低:邮件传递为0.2%,短信阅读是0.03%,微信公号3%,与之对应的是,微信群的消息阅读率达到40%。
传统的信息触达方式已渐渐失效,随着社交工具的兴起,微信成为全民APP,所以微信群、微信号触达率相对来说更加高效,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 私域流量 。
贝店的运作类似于云集, 区别在于,贝店的用户更为下沉 ,贝店公关总监洪涛告诉PingWest品玩。成立于2017年下半年的贝店,是母婴电商平台贝贝网孵化的项目。
为什么要做贝店?贝贝网的创始人兼CEO张良伦几乎在同期有一个论断:中国的平台电商之争已经充分完成,结果是电商的基础设施 平台运作、支付体系和物流服务等领先于世界,因此, 这个领域的下一个竞争发力点为 场景之争 ,只有通过丰富的个性化服务,才会带来更多的增量流量。
流量吃紧是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包括天猫和京东都有流量焦虑 ,洪涛解释。贝店用一种新形式,利用个人用户在交易节点上的作用,使其 既是消费者,又为分享者,每一个贝店店主的实质是一群小型KOC(消费型意见领袖)。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