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空间互嵌,实现各民族 相邻互居
奶茶味道怎么样?我再给你们加点奶豆腐。 在突泉县一粮库家属楼,小区居民韩春生和小区自治管理小组成员分享着刚熬制的奶茶。
一粮库家属楼常住人口20户、49人,是多民族聚居小区。为扭转小区事务 无人管、管不好 的局面,2023年,突泉县振兴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骨干为组员的小区自治管理小组,积极化解群众关切的顽症难题。如此一来,小区的蜕变开始了。增加小区绿化,规划停车位、设置休闲长椅和健身器材,修建睦邻厅 看着面貌一新的小区,居民们纷纷拍手叫好。
参与社区共治共享建设,不仅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 老旧小区的新环境,我们大伙看着都舒服。 在此生活了近20年的居民韩春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各族群众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声一片多年来,通过持续深化社区 邻里亲情 品牌,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牢 五个认同 四个与共 理念,打破各民族在居住生活、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地理空间分割,打造社区儿童之家、 红石榴 小马扎学习圈等平台,为辖区各族群众就近就便提供服务,促进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10个社区 一社区一模式 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均衡配置,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深化文化互嵌,实现各民族 互联互通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来到九龙乡十家子村的文化广场上,动听的歌声沁人心脾,突泉县乌兰牧骑正在开展 石榴籽同心筑梦 系列主题活动。适逢吉林省洮南市野马乡野马图村 两委 及村民代表在十家子村交流学习。
突泉县乌兰牧骑指导员马金东说: 台下的观众不仅有当地村民,还有来自吉林省野马村的群众和党员。我们通过民族歌舞和地方小戏的展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从而促进和提升两地文化互嵌交流。
红色课本剧《小英雄王二小》 村民在为民族团结活动排练节目突泉县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与毗邻旗县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互嵌。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成立县乡村三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推行 166 工作机制,吸纳各行各业代表加入促进会,积极开展 五史教育 中华文化大家学 各族群众互帮互助 石榴籽同心筑梦 系列主题活动648场次,覆盖各族群众8.4万人次。
深化经济互嵌,实现各民族 互促互惠
近日,在突泉镇柳河村王冬梅家院子里,村党支部书记田成林带着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的农民朋友了解大蒜的产收情况。
我们的种蒜技术好,代钦塔拉嘎查的农牧民养牛经验丰富。因为是近邻,所以每年我们都会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他们来我们这边学习大蒜种植技术,我们去他们那里学习养牛技术。通过这几年的交流,我们柳河村的牛由2018年的39头增加到924头,全村人均收入由2018年的9000元增长到如今的2万元。通过两个村的共同努力,我们现在双双被纳入了全盟民族团结示范村。 柳河村党支部书记田成林说。
宝城村航拍图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做优特色产业。突泉县各村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与周边村屯开展结对共建,带动周边村屯产业发展,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六户镇六户村发展林下种植赤松茸,带动周边4个乡镇(园区)8个村发展赤松茸种植850亩,带动就业20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九龙乡十家子村与吉林省洮南市野马图村常态化开展水稻种植交流。十家子村全村现金分红由每人100元提高到200元,并将30万元集体收入用于开展乡村治理,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了150万元,有效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深化社会互嵌,实现各民族 互帮互助
2024年4月,突泉县水泉法庭接到水泉镇合发村村民李海杰立案申请,称同村村民郑冬占用自家宅基地用作耕种,希望郑冬归还土地。水泉法庭得知此案件情况并不复杂,如果走常规诉讼程序解决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鉴于此情况,水泉法庭联系水泉司法所及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 四所一庭 联合办案,共同调解此件土地纠纷事件。
起初,当事人双方各持己见、互不让步。 四所一庭 的工作人员们走进矛盾现场,采取倾听当事人讲解、实地观察土地现状和走访群众的方式,逐步掌握了双方矛盾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过程,最终双方在联动调解下达成和解。
经过充分沟通,共同制定调解方案。调解过程中我们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愿,确保调解结果能够真正让当事人认可,从而解决这一矛盾纠纷。 突泉县司法局水泉司法所工作人员王法强说。
突泉县打造的养老服务站近年来,突泉县坚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 ,建立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 四所一庭 协作联动机制和 人大代表+法院 政协+法院 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增强各族群众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全县188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划分为1002个网格,选优配齐1866名网格员推行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成立居民 红石榴 化解队,通过召开邻里议事方式化解邻里纠纷,解决小区治理难题,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参与自我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健全就业、教育、法律等服务体系。
深化心理互嵌,实现各民族 互学互融
今年5月,突泉县和科右中旗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个一 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举行。来自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四小学和突泉县工农小学的79名学生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学习民族团结知识,感受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很高兴参加这样的青少年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我知道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知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做不同地域的交流者,与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四小学四年五班学生韩浩日琴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航拍图 随处可见的民族宣传建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学生们沿路参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雕塑、宣传栏、长廊、凉亭等文化建筑,深刻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在 醴泉故事 突泉手创 突泉县民俗非遗体验馆,学生们聆听了红色故事,近距离接触剪纸、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学习突泉县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发展渊源。在明星田园综合体景区,学生们嬉戏玩耍,感受集旅游景区、休闲农业体验区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美丽景致。
突泉县多措并举推动各族群众心理共嵌共凝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通过开展多样性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拉近各族群众间的距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和环境,增强各族群众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基层干部贯彻落实主线能力,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培训、开展党委(党组)书记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并在交通主干道、公园、广场等醒目位置设置公益广告集中展示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民族团结精神精准滴灌在各族群众心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