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湖泊成千上万,却只有一个大湖如此神奇。夏季的它烟波浩渺,横无际涯,好像宽阔的大海。冬季的它湖面萎缩,草长莺飞,宛如一片草原。
它便是位于湖南北部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曾经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白银盘里一青螺”写的是它,“山衔好月来”也是它,“醉后不知天在水”还是它。
它是跟长江关系最紧密的超级大湖,在过去的60年里,长江平均每年向它灌入940亿立方米的水,占到湖区每年径流总量的三成。长江的倒灌带来的泥沙淤积出千万亩沃土湖田,铸造出一个中国大粮仓。
是谁创造了这个超级大湖的传奇?
中国江湖中最亲密的一对
我去过洞庭湖很多次,却没有一次看清过它的全貌。站在东岸,夕阳下的洞庭湖是峻黑色的,远处湖面烟波浩渺,金光无限。西岸则是一片草绿,白色的大鸟从苔草丛中探出脑袋,那风吹扬起它的羽毛,就像抚在我心上。
在这里,大地与时间没有约束,河道四通八达,水草丰茂,只有人类忙着干活。是谁创造了这个伊甸园?
时间回到1亿多年前,剧烈的地质运动让中国南部地形开始起伏,洞庭湖所在的地区发生一系列断裂,导致了强烈下沉凹陷,形成盆地。进入第四纪以来,盆地再次沉陷,形成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并汇入长江的淡水大湖。
洞庭古陆的断层陷落并不是整体一块的陷落,而是支离破碎的陷落。有些地方高耸于水面之上成为岛,如君山、艑山等就这样形成了。
此时江北的江汉盆地亦是汪洋一片,云梦泽盘踞在此,并一度超过洞庭湖的水量。有人类居住以后,江汉平原的垦殖强度增大,长江以北的云梦泽逐渐淤塞。
唐宋时期,随着荆江堤防不断修筑,江面束狭、泄洪不畅,河床逐渐抬升,洪水水位也随之抬升,并开始冲击南岸。每当大洪水通过荆江段,就会在南岸形成溃口,这些溃口大量分流长江洪水进入洞庭湖,使洞庭湖呈现明显扩张之势,形容湖水波澜壮阔的“八百里洞庭”便开始在典籍中出现。
南北朝时期,长江荆江段的太平、调弦两口溃决,长江自此常年经此两处进入洞庭湖,长江与洞庭湖的亲密关系从此开始。清朝时,长江荆江段先后又有藕池、松滋两处注水进入,洞庭湖的溃口形成,洞庭湖自此形成了北纳长江来水,南和西接湖南四水的超级大湖。
长江与湖南四水并非协调一致,这导致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洞庭湖的洪水时节,除了唐宋之前由湘、资、沅、澧四水注入的“桃花汛”形成“春溜满涨”之外,又出现了长江夏秋时节洪水暴涨的情况。洞庭湖一年内的洪水变化特征,由原来的单峰型转变为明显的双峰型,会出现两次高水位和低水位交替更迭的情况,所以湖边人说洞庭湖的草原是“一岁两枯荣”。
山河巨变,长江变迁,让洞庭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千百年来,长江把洞庭湖当水袋,洞庭湖为长江泻沙行洪,两者水乳交融,互相倾诉,成为中国江湖中最亲密的一对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