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新一轮义乌市扩权赋能改革工作的通知》,义乌又将迎来一件更合身的“大衣服”。
据悉,新一轮扩权赋能改革涵盖拟下放给义乌的38项扩权赋能事项,包括省、金华市两级放权事项29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机构赋能三大类,以及9项需要向国家部委争取的事项。
本次扩权改革的核心, 保持现有行政架构不变,坚守法治底线,通过省市乃至国家级权限的精准下放,为义乌腾挪更大改革空间, 剑指“按层级配置资源”的惯例!重点争取本地办理口岸签证、永居材料预受理等权限,直击外商服务与城市治理堵点。
其中,明确提出了“设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国际贸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赋予药品批发企业经营许可权”等事项,这在全省都尚属首次。此外,本轮扩权赋能事项还涉及“优化调整义乌法院人民法庭设置”“参照设区市标准提升义乌市疾控中心能力水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
“2002年至今,义乌已经历三个阶段的扩权赋能改革,总计承接1319个扩权事项。”义乌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02年,省委、省政府实行第三轮强县扩权改革,义乌首次纳入改革名单,获得313项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2006年起,省委、省政府以义乌为试点深化强县扩权,再获618项权限;2011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批后,新增388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于2019年设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目前,义乌年进出口总额超6600亿元,每年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万人次的外商往来,现有常住外籍人员1.3万人,约占全省20%。外资经营主体总量达10227户,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的县级市……
数据光鲜背后,义乌的“成长之痛”日益凸显。经济社会体量进一步快速增长之下,对国际商事服务体系提出现实需求。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探索适应义乌城市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今年以来,省发改委牵头多次赴义乌摸底,向金华和义乌各部门广泛问需,数十次的迭代优化,记录了改革推进的力度。
记者注意到,本轮放权事项中,既有法定行政权力事项,也有机构赋能、请批直报、指标直达等行政内部管理事项。从放权层级上看,既有省内放权事项,包括金华市一级放权事项,也有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事项。 一切围绕国际贸易改革深化与百万人口现代化县级大城市建设两大核心命题发力,疏通发展“主动脉”。
聚焦新问题,本轮改革靶向发力,新一轮扩权赋能38项清单,每一项都直指发展的新堵点,将为义乌更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