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全新的改革试点将在合肥都市圈落地。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0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厦泉、河南郑州市、湖南长株潭、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合肥都市圈是全国唯一承担改革试点任务的都市圈,这不仅有利于通过改革打通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堵点、释放更大发展红利,还有利于在国内外进一步打响合肥都市圈的知名度、提高影响力,进而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之效,吸引聚合更多发展要素资源,把合肥都市圈锻造成全省更强劲活跃的发展支撑极。
为什么这项改革要选择合肥都市圈作为试点?
合肥都市圈划定的范围,包括合肥市全域以及周边芜湖、马鞍山、滁州、淮南、安庆、六安的7个县(市、区)。
经过近年来发展积淀,合肥都市圈已经成为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资源环境等六大要素上有着较好的发展优势,是改革的“天然试验田”。
《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聚焦这六大要素,推进22项具体措施,通过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扫清障碍堵点,为全国推行这项改革当好“开路先锋”。
如今,合肥都市圈的改革试点,已经箭在弦上。
随着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合肥都市圈必将汇集更大发展动能,进而从过往的“强省会”迈向“强都市圈”,以合肥都市圈为核心圈层,强化合肥对全省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增强新赛道上“冲锋陷阵”的能力
什么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何要改革?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郭丽岩看来,“要素协同配置”超越了单一维度,强调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动态匹配与高效流动。要素协同配置的核心要义在于系统性、高效性、动态性。
“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和服务保障机制,特别是明确技术、数据、知识、管理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向和路径,优化新业态新领域要素保障,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在科技和产业新赛道上‘冲锋陷阵’能力。”郭丽岩说。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但也积累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其根源在于要素配置扭曲。要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根本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可以说,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是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改革试点,探索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助力构建起全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释放错配资源,破除无效供给,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徐善长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还是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无序竞争的制胜一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但无序恶性竞争违背了经济规律,降低了经济效率。
比如,一些地方的无序竞争具有明显的内耗性,过多资源、要素投入低效竞争,抑制了创新发展活力,强化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整体上阻碍国内大循环、破坏产业发展生态。
无序竞争的突出表现,是扭曲市场价格机制的低层次价格竞争,致使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信号失真,实际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扭曲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
通过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建立系统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引导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从根本上破除地方“小循环”“小市场”,打破无序竞争的存在条件。
鼓励按规定在职创办企业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安徽怎么干?目前,批复的《方案》中明确试点范围包括合肥市全域,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合肥都市圈将畅通技术要素“流动”,让更多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