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
墙体广告 一本泛黄的画册, 主人用一张铜版纸把它的封面包起来,在上面写道:“这资料是价值连城,已收藏六十年了,留意保留。”落款日期是2012年1月1日。那年,距他脱离血与火的上甘岭已有60年。
这本画册的主人叫邓彰德,蓬安县济渡村夫, 现在已82岁。前不久,他传闻市军干所要建荣誉室, 就把这本志愿军釜山政治部编印的《上甘岭战争》贡献给荣誉室,作为陈列品。在这本反映上甘岭战争各个旁边面的画册中,列出了取得一等功以上官兵的姓名,其 中,特级英豪黄继光,一级英豪孙占元、 邱少云的姓名赫然在列;二级英豪合计27人,邓彰德的姓名位列其间。
向着战场进发
1951年5月的一天夜里,借着夜色的保护,从军仅两个月的邓彰德随部队乘火车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新义州。以后,他们步行向着上甘岭区域进发。那年,邓彰德17岁。
一路上,他们晓宿夜行,每每天没亮,就钻进密林,逃避敌机的轰炸。邓彰德回想道,那时,部队都不进村,怕连累老百姓,进了密林也不能埋锅煮饭, 怕炊烟升起,被天上回旋扭转的敌军侦察机发现。官兵都带了干粮,有炒面和炒米,他说,虽然有有些炒米没炒熟,可是,咱们都很达观,就着山泉水,也还吃得有滋有 味,“即是没菜吃,咱们那个连,120多号人,一半以上得了夜盲症,夜里行军时就像瞎子,什么也看不到,就由看得到的战友牵着走。”
就这样,走了两个多月,部队总算抵达上甘岭区域。
邓彰德地点的部队是15军45师135团1营3连,军长秦基伟,师长崔建功。在他收藏的画册《上甘岭战争》中,有一张照片,在指挥部里,秦基伟 和参谋长垂头研判作战地图,指挥部队反击敌军。邓彰德说,他们的军长秦基伟太有名了,那就不必多说了,就说师长崔建功,那也是一员虎将,“美国人都知道志 愿军有个崔将军”,本来,他之前的姓名叫崔建工,“崔建功”的得来还有一个故事。
1954年3月29日,45师回国。同年,崔建工当选为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大会秘书处把他的姓名改为“崔建功”,以赞誉他指挥上甘岭战争,为祖国立了功。1955年授衔,崔建功被颁发少将衔。
部队抵达上甘岭区域后,邓彰德地点的1营来到597.9高地,开端在半山腰发掘坑道。或许谁也没有料到,这儿,将变成一场著名战争的中心点,敌我两边将在这块弹丸之地投入重兵,用血与火,重复打开抢夺。
597.9高地1号阵地设在一道200多米长、几米宽的山梁上,在山梁下约百米的山腰,邓彰德和战友们发掘了一条200多米长的坑道,作为主坑 道,再往下50多米,发掘了一条50多米长的坑道,作为营指挥所。邓彰德说,坑道有一人多高,两米多宽。他说,在上甘岭,他们1营24小时轮班,挖了一年 多时间的坑道。
赴汤蹈火送指令
1952年10月14日清晨3点半,上甘岭战争打响。敌我两边重复抢夺597.9高地和537.7高地。战前,这两个高地都在45师手中,假如这两个高地被敌军占领,再向前占领五圣山,那么,志愿军将被逼撤退200公里。
战争打响当天,敌军动用300多门大口径火炮、20多辆坦克和40多架飞机,对这两个高地进行狂轰滥炸,在缺乏3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累计发射炮 弹30余万发,抛掷航空炸弹500余枚。轰炸后,597.9高地主峰标高被削低了两米多,寸草未剩,山上的岩石被击成1米多厚的虚土。邓彰德说,在上甘岭 战争打响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周围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战争完毕后,“再也看不到一棵树了。”
“敌军的炮火异常强烈,咱们的地上阵地都丢了。”邓彰德的思绪又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了保留实力,他和战友都钻进了坑道。
敌军为了抵挡坑道中的志愿军,用炸药包炸,用火焰喷射器烧,用催泪瓦斯熏,志愿军就用架在坑道内的机枪还以颜色。在597.9高地下的坑道中, 邓彰德和战友们没有水喝,渴极了就趴在坑道壁上,舔岩石上渗出的水珠,“那水是苦的,那是硝的滋味,是炸药爆破留下的滋味。”邓彰德说,很少的一点尿液, 也是留给重伤员的。此刻,他地点的3连,仅剩20余人。
1952年10月底,反击的时间总算来临了。10月30日晚,上级交给邓彰德一个使命,向597.9高地主坑道里的部队传达指令:明天清晨3点,坑道里的部队反击,合作外面的部队,里应外合夺回地上阵地。
接到指令,邓彰德带了一颗手榴弹,孤身一人向主坑道进发。在间隔坑道口100余米处,他发现在坑道口上方仅几米远的当地,敌军用沙袋构筑了一个1米多高的环形工事,架设的一挺重机枪正对着坑道口,不断用点射封闭坑道口。
想挨近坑道口太困难了。邓彰德说,美军每隔几分钟就发射一颗照明弹,把天空照得好像白天。战场上,四处散落着降落伞——那是挂照明弹用的,“这降落伞不即是极好的保护吗?”
邓彰德灵机一动,把一个降落伞披在身上,匍匐前进。每当照明弹平息,趁着下一颗照明弹发射的短暂空隙,邓彰德就来一次跃进,然后躲进弹坑隐蔽。就这样,他到了距坑道口仅几米远的当地。
“哒哒哒”,机枪枪弹把坑道口的泥土打得四溅。邓彰德静静等待机遇,他调查发现,敌人每打一个点射,要间隔大概5秒时间。比及机枪火舌一停,他 猛地向坑道口冲去,就在他扑进坑道口的瞬间,机枪枪弹挨着他的头皮擦过。“现在想来惋惜,没把那个火力点干掉。”邓彰德说,他带的那颗手榴弹是颗“荣耀 弹”,他知道的情报太重要了,是不能当俘虏的,心里就想这个事了,就没想到用“荣耀弹”去干掉那个火力点。
鉴于邓彰德出色完成了这次送指令的使命,上级给他记了特等功。偶遇“英豪连长”原型
1952年10月31日清晨,反扑开端了。45师与朋友部队在强烈炮火的援助下,克复了绝大有些地上阵地。
以后几天,敌我两边对597.9高地打开殊死抢夺。阵地上,顺手抓把士,就能数出30几块弹片,一面红旗上有381个弹孔,一截缺乏1米的树干上,嵌进了100多个弹头和弹片。
11月4日,在支付无穷伤亡后,45师撤出阵地休整。邓彰德回想,休整10多天后,他和战友们又回到了597.9高地。其时,他是连里的通讯员,专心想为战友报仇的他,请求下到班里参加战役。
11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敌军又开端轰击597.9高地。坑道里,5班班长与邓彰德等4名兵士比及强烈的轰击一停,敏捷向阵地冲去。上级给他们的 指令是,在1号阵地据守24小时。在正面宽度200多米的阵地上,此刻仅有两人据守,一个是135团3营7连连长张计发,一个是他的通讯员。见到5班班 长,张计发急切地说,敌人立刻就要上来了,他和战友们已据守阵地一整天,荣耀完成了使命,希望5班也能完成使命,绝不把阵地交给敌人。
邓彰德说,这个张计发,正是影片《上甘岭》中“英豪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人物。上一年,人民网还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接过阵地后,邓彰德和4名战友每人要据守50多米宽的阵地。这次上阵地,5班每人胸前都挂了一支苏制转盘冲锋枪,每人都带了3个弹夹、七八颗手 榴弹。邓彰德至今记住,转盘冲锋枪每个弹夹装弹72发。即便这样,弹药也要节约着用。那天,他们5自己,面临的是敌军一个团的重复攻击。
打退敌人屡次连排规划的攻击后,最强烈的攻击来了。敌军以一个营的规划,八面威风地向597.9高地主峰扑来。此刻,邓彰德一自己面临的是一个 连的攻击,战役最激烈的时间,敌人冲到了距他不到10米的间隔。终究,敌人的攻击仍是被打退了。5班荣耀地完成了使命,在据守一整天后,阵地纹丝不动。战 斗完毕后,上级给5班记了团体一等功。
邓彰德说,“那天真是一个奇迹”,不光打退了敌人屡次攻击,而且5班无一人阵亡,除了他被炮弹炸起的石块崩伤了后脑勺,流了一些血外,别的几个战友连一块皮都没有擦伤。
1954年3月,邓彰德随部队回国,这以后一直在部队,直到1982年以副团职退休。1987年,邓彰德从
青海回来家园南充定居。现在,在坐落顺庆区和平东路一个小院里,邓彰德时常和老友们打打门球,摆摆龙门阵,安享美好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