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第十届世界音乐考古大会22日在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举办。与会专家泄漏,新建立的“编钟研讨院”将约请海外有关范畴的专家参加,进行多角度的编钟音乐考古研讨。
“编钟研讨院”由我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我国艺术研讨院音乐研讨所、我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讨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落户
湖北省博物馆。该研讨院旨在从音乐考古、音乐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讨编钟音乐文明。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
湖北。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表明,曾侯乙编钟所代表的我国先秦音乐文明,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近几年郊野考古中出土了一大批音乐文物,包含迄今所见最早的琴、瑟以及乐器附件、西周前期的编钟等,提升了我国在世界音乐考古界位置。
“编钟文明也是世界的文明,约请海外有关范畴的专家共同参加研讨,关于掀开古代音乐‘面纱’具有积极意义。”方勤说。
韩国
汉阳大学教授东亚音乐考古学会会长权五圣表明,曾侯乙编钟是其时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巅峰,它的成果归于全人类,我国作为曾侯乙编钟的发源地,是全球音乐家的“圣地”。
世界音乐考古学会专员、德国考古研讨院院长里卡多·艾希曼以为,我国音乐考古界与世界音乐考古界有过屡次编钟的协作研讨,“音乐考古中发现的每一件乐器(音乐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别,决议了音乐考古跨国协作是必然趋势。”
这次音乐考古大会主题为“人类学视界下的音乐考古”,来自我国、美国、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考古学家、音乐学家,就“音乐文物研讨、声学与声景、音乐人类学”等论题打开研讨。
第十届世界音乐考古大会由
湖北省博物馆、德国考古研讨院、我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世界音乐考古学会联合主办。世界音乐考古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