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墙体广告 扶贫攻坚工作展开以来,通川区新村乡曾家沟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活跃创新工作行动,以“沉下来,用心帮,强措施,见实效”的工作方针厚实展开扶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止,共筹集资金35万元修建了2层400余平方米的文化娱乐阵地;流通土地6000亩,建立了5个家庭农场;搀扶45户贫穷户养牛21头,养猪149头,养羊364只,养鸡鸭3400只,养鱼3100尾,扶贫工作获得显著成效。
用足“+”,补齐“脱贫短板”。提出“一提一创一培(提升阵地层次、创立党建品牌、培育脱贫力气)”三大抓手,破解制约奔康瓶颈。建立“有脱贫项目施行的当地就有党员示范”的特征标杆;依据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支班子使命分工,搭好班底,制定“职责清单”,严格执行查核问责准则。
算好“-”,保证“兜底帮扶”。施行“结一联N”(即一户一党员、一户两干部、一户多路子”)帮扶路径。1、“把准脉”摸清家底;2、“开药方””精准结对;3、“祛病根”因户施策。
巧用“×”,完成“几许增收”。联系贫穷村地势特征,断定“一主多副两带七点”的立体产业结构布局。一是因地“盘活林地”,以村集体为单位一致流通6000亩,新建5个家庭农场,建立饲养合作社。二是完成“人地联婚”,栽种柚子苗木400亩作为主导产业,引入2家业主流通土地240亩开展特征果蔬栽培,以7个乡民小组为单位点状开展青脆李、魔芋和生姜栽培,22家贫穷户入股参加运营。三是开展“庭院经济”,因户搀扶45户贫穷户养牛21头,养猪149头,养羊364只,养鸡鸭3400只,养鱼3100尾,执行驻村农技员全程技术指导。
活用“÷”,破解“摘帽难题”。坚持“活血、强筋、壮骨”偏重,统筹推动基础设备交融晋级。一是大力施行“水、电、路、网”互通互连工程,新修5公里水泥公路通连7个社组,拓宽出产工作道8公里;补葺蓄水池5座,布设水管8000余米;晋级变电设备2处;搭设光纤3公里,添置播送设备1套。二是动工新修2处乡民会集安顿点完成33余户贫穷目标易地,周围布局特征果蔬栽培120亩,计划加宽新安公路11公里,完成一刻钟通连达巴高速。三是完善组织建设、民村自治、村务办理和村规民约等准则17个,开办“驻村干部脱贫夜校”28场次,评选赞誉“致富能手”“脱贫之星”“优秀党员”等领先目标11人,继续营建“感恩猛进、你追我赶、竞相脱贫”的杰出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