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报道 >>建于1903年的唐家湾菜场要拆 老城厢离愁蔓延
建于1903年的唐家湾菜场要拆 老城厢离愁蔓延
-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 扫一扫
加好友
2015年03月25日 01:03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上海墙体广告
上海墙体广告3月25日音讯:本年2月18日,开了16年的徐汇区嘉善路菜场关了。日前,上海墙体广告记者从多个渠道证明,黄浦区唐家湾菜场也要被撤除,该地块将用于商业住所开发。
依据上海市当地志记载,唐家湾菜场的前史能够追溯到晚清:建于1903年,比现已撤除的虹口区三角地菜场还要早17年。
被称“市区人气最旺”
昨天下午2点,56岁的老瞿拎着满满两袋蔬菜,从唐家湾菜场出来后,回望死后这座有些寒酸的两层菜场感叹道:“这是我在市区见过的人气最旺的菜场!估量如今里边至少还有500人在买菜。”而此刻,不远处的永年菜场和马当路菜场,这两家菜场的买菜者人数也许仅有唐家湾菜场的一成。
更多顾客则说,每天,唐家湾菜场从清晨6点半就开端热烈了。开门半小时内,摊主将一切菜搬上货摊,7点后,市民陆续进入菜场,很快人流呈几何级数上升。8点后要再进去,几乎难有立足之地。
昨天8点半,记者十分困难挤进菜场,菜场内灯火通明,两头货摊上堆着新鲜的蔬菜和肉类、鱼类等,仅两人宽的过道上,挤满了买菜的市民,“快走!快走!”的敦促声和“青菜,又糯又甜!”的吆喝声交错在一起。如此热烈拥堵的局面,一向要持续到11点后。
此外,唐家湾菜场还带动了邻近老街唐家湾路的人气,短短100米不到的沿街两头,满是鱼铺、肉铺、蔬菜铺等,人流熙来攘往,几乎都是买菜的人。
菜价比周边乃至廉价一半
为何唐家湾菜场人气这么旺?居民说,这儿的菜新鲜,品种丰厚。菜场内约有百来个货摊,加上唐家湾路上的有证和无证货摊,总共有200多个货摊,蔬菜、禽、蛋、猪羊牛肉、豆制品、酱菜、南北货、河海鲜等一应俱全。
比对中心城区其它菜场菜价,记者发现,唐家湾菜场菜价通常要廉价10%—50%。以当前上市量最会集的竹笋为例,唐家湾菜场卖3—4元/斤,而永年菜场要卖4—5元/斤,马当路菜场则卖5—6元/斤。虽然就住在宁海东路菜场近邻,但市民刘阿姨仍是甘愿多走一公里路,去唐家湾菜场买菜,“同样是青菜,‘唐家湾’卖1.5—2元/斤,‘宁海东路’要卖2.5—3元/斤。”
比三角地菜场早建17年
说起唐家湾菜场的前史,周边居民都有一段深入的回想。
陆阿婆是30多年前嫁到西林横路的,“我嫁过来不久,就看到如今唐家湾菜场的位置上,有人在打桩修菜场了。其时儿子刚出生,睡觉前老要我哄,我就抱着他边走边拍,一向走到菜场前,那里霓虹灯一闪一闪,儿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陆阿婆回想,那时物资供应对比严重,有时为了买到紧俏、新鲜蔬菜,还要提前一晚在唐家湾菜场的货摊前放上砖头、小板凳,次日清晨5点就起来再去排队买菜。
87岁周老伯在肇周路上长大,他关于唐家湾菜场的回想更长远,“上世纪五六十时代就和‘马路菜场’差不多,蔬菜、肉、带鱼、黄鱼是直接放在盖着油毛毡的铁架子上,其时环境欠好,冬季风一吹,卖菜的、买菜的都冻得瑟瑟发抖。”
依据上海市当地志记载,唐家湾菜场建于1903年,是上海解放前22座市立室内菜场中缔造时代最早的菜场,比闻名遐迩的三角地菜场还要早17年。菜场最初是一层的木制构造。
还有史料记载,其时华界决定在西门外唐家弄兴修室内菜场,由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派遣沪南工巡局局长姚志祖投标承办,上海王锦记营造厂中标承建,建成后的室内菜场为木构造,里边分割成三十余间。因为施工时偷工减料,运用几年后就呈现建筑歪斜开裂。其间,菜场中心的一根主梁开裂,形成40多人当场逝世、100余人受伤的严重事故。这也是南京国民政府上海格外市政府刚建立就发作的严重惨案。随后,由政府出资重建为钢筋水泥构造。
解放后,政府几回对唐家湾菜场进行建筑,最终变成现有的两层构造。
“唐家湾”已成共同文明
老菜场的安静,被上一年秋冬时呈现的一个传言打破。
“那时就在传这儿要动迁,如今告示现已贴出,搬是必定的,即是不知道何时搬。”在唐家湾菜场摆摊卖猪肉10多年的一名摊主叹道。在菜场不远处肇周路上的“房子征收组”门口贴了一则告示,告之这一带要进行改造工程,并标明晰工程规模、撤除面积、施工单位,工程规模就包含了唐家湾菜场。菜场管理方上海万有全(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也表明,菜场也许在本年就会被撤除。
关于菜场的这一命运,小贩和居民都表明十分不舍。摊主朱师傅十多年前从吉安路马路菜场迁入唐家湾菜场,“十多年间,我知道的摊主,没有一个离开过唐家湾菜场。”他指着对面一个猪肉摊告倾诉:“新年时期那个老板一天要卖掉七八头猪,旁边鱼摊最多时一天要卖掉差不多300斤黄鱼,在这儿经商很挣钱的,能够说,没有一个摊主情愿搬走。”
市民钱阿姨住在鲁迅公园邻近,退休后和街坊十多年来风雨相伴,每周都要推着购物小车,乘坐18路公交来唐家湾菜场买菜,随后再去旁边的易买得买牛奶、调味品、草纸等,“现已彻底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菜场要是拆掉,往后去哪里买菜啊!”
82岁王老伯也是菜场的资深“粉丝”,随着孩子从唐家湾区域搬迁到闸北公园邻近后,仍是常常和老伴回来买菜,趁便与老街坊集会、聊天。
“‘唐家湾’的热烈现已变成一种共同的区域文明。”一向在唐家湾菜场买菜的退休中学语文老师王老师说,菜场周边许多退休白叟,每天会不谋而合地在这儿“集会”,许多人乃至从生人变熟人,从熟人变兄弟,“假如菜场拆掉了,大家被迫去不同当地买菜,往后要碰到也许就没有如今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