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报道 >>排队2小时看病几分钟 实际诊疗时间没有明显变化
排队2小时看病几分钟 实际诊疗时间没有明显变化
-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 扫一扫
加好友
2015年04月02日 09:04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墙体广告
安徽墙体广告医改新政推行大医院门诊“限时限号”,意图是让病人有更多时刻与医师交流,享用高质量的医疗效劳。不过,新安晚报记者昨日探访发现,实践治疗时刻并没有明显改变。尽管社区医院对病人吸引力不行,安徽墙体广告分级治疗还有段路要走,但因大医院挂号费上调,有些白叟回归社区医院。
排队两小时治病四分钟
昨天上午8:30摆布,家住肥东的沈女士带着孩子来到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就诊,陪她一起过来的还有60多岁的老父亲。“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小便尿不洁净,想找专家看看。今天一大早就往这边赶,没想到前面仍是有那么多人排队。”沈女士抱着孩子排在挂号部队的最后面,老父亲拎着尿不湿和奶瓶在一旁等候。
“现在很多科室的号都没了,你看下公示牌。”听到一名大姐的提示,沈女士显得有些着急,老父亲赶忙走到公示牌前查看挂号信息。
排了将近半个小时的队后,沈女士总算挂到了泌尿外科的专家号,42号。“ 不要紧,只要上午能看到就行。”
上午11:29,通过两个多小时的绵长等候,沈女士总算等到了就诊提示,记者在征得她赞同后也一起进入诊室。医师在进行简略问询后,开始对孩子进行查看。“ 这个疑问做个小手术就可以处理。”关于医师的主张,沈女士表明考虑一下再做决议。记者注意到,全部治疗进程继续了四分钟。
期望能和医师多些交流
实施“限时限号”的意图是让医师和病人之间有更多交流时刻,但是很多病人表明,医师的效劳质量和曾经比较并没有明显进步。在皮肤科专家门诊,记者继续调查了半个小时后发现,病人的均匀就诊时刻在三分钟摆布。
“我觉得‘限时限号’十分有必要,医师应当给病人供给更多的交流时机。”一名刚刚走出诊室的病人表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病人“排队几小时治病几分钟”的表象仍普遍存在。事实上,很多病人都带了一肚子疑问,比方有的人期望医师解释一下化验结果,而不是简略地说“没什么大疑问”;有的病人期望医师通知他们“这病究竟能不能治好”,康复的程度如多么,有些病人甚至等待亲耳听到医师的安慰。
一位不肯透露名字的专家通知记者,“ 很多时分闻名专家仅仅微观上限号,遇到外地病人都会视状况暂时加号”,专家尤其是闻名专家的工作量太大,假如每个病人都要保证足够的问诊时刻,简直难以完成。
挂号费上涨白叟脱离
“近来胃不太舒畅,想找医师来看一下。”本年快60岁的李秀英是一名老胃病病人,经常出现胃痛的状况。昨天上午,她来到省立医院预备开点胃药,发现挂号费上涨了。“ 曾经花五块钱就能挂号,现在涨了一半,我觉得小病没必要到这儿来看了。”李秀英说,曾经大医院的挂号费比较低,自个甘愿多跑点路到大医院来治病。“ 传闻往后小病在家门口看比较廉价,并且报销份额比较高,我更多的时分会挑选在家门口的医院。”
随后,李秀英脱离省立医院,来到亳州路大街社区卫生效劳基地就诊。据悉,当天有有些晚年缓慢病病人,因挂号费上涨,而回到社区卫生效劳基地。
缓慢病最好在社区看
“往后要是得了小病,我会挑选在社区医院处理,不仅能省去挂号费,还能找到了解的医师。”关于一些晚年缓慢病病人,社区医院早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挑选。“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走两步就到了,我平常都在这儿配药,药价廉价,效劳周到,医师还会定时给我查看身体。”家住合肥市五里墩的张阿姨通知记者,由于社区医师了解她的病况,查看到病况有改变的时分,就会提示她去大医院。
“咱们当前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都有协作,在病人需求转诊的时分将开通绿色通道。”合肥市亳州路大街社区卫生效劳基地主任胡静云表明,为了鼓舞病人首诊在社区,社区医院要加强和上级医院的协作,打通双向转诊的途径。
对社区医院还不太认同
“咱们很少去社区医院治病,觉得到大医院找专家看更定心一些。”在省立医院输液大厅,正在带孩子输液的冒先生以为,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陈旧不全、医师的水平有限,简单耽搁孩子的病况。依据我省的医改方案,首诊在底层的报销份额更高,这也意味着市民在家门口看小病更廉价。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对首诊在底层并不“伤风”,生了病仍是情愿往大医院跑。
“社区医院很多医师都挂着全科门诊,他们的专业水平够吗?假如诊治错了耽搁病况怎么办?”说到在社区医院“首诊”,很多市民表达了自个的忧虑,首要会集在对社区医师医疗效劳水平的不信任上。
社区医院大医院多牵手
“今天是医改第一天,尽管大医院实施了限时限号,但咱们基地的门诊量没有明显改变。”合肥市亳州路大街社区卫生效劳基地主任胡静云以为,实施“分级治疗”方针,对社区医院的开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就当前来看还存在不少疑问,“咱们最怕的即是病人来了,咱们的效劳能力达不到怎么办?”
据了解,亳州路社区卫生效劳基地现在每年的门诊量在6万人次摆布,除开设了三个全科诊室外,还有中医、儿保和外科诊室,首要效劳项目会集在晚年缓慢病人群的配药、专科门诊、一般常见疾病如伤风等。“咱们基地一共有10位全科医师,他们除了要看门诊以外,还承担着辖区内的家庭医师效劳、慢病随访等使命。假如到社区医院就诊的病人增多,咱们面对的最大疑问即是人手不行。”
在社区医师葛怀玉看来,病人最垂青的仍是医师的实力。“假如大医院的专家能定时到社区医院坐诊,不仅能进步病人对社区医院的信心,还能进步社区医师的技能。”葛怀玉对组成医联体表明很等待,他期望通过医联体的建设进步社区医院的效劳力气。
怎么破解市民不肯到社区医院治病的疑问?胡静云说,要想完成首诊在社区,除了方针支撑,还要为社区医院供给技能支撑和有用的交流途径,“期望能建立一个社区医师与大医院医师交流的平台,让咱们随时可以得到协助,也能为转诊供给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