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墙体广告 由于区位、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江永目前仍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而又尚未实现区域自治的山区贫困县。 截至2015年底,该县仍有9053户,29749名贫困人口没有脱贫,主要分布在84个贫困村,贫困面广,脱贫任务艰巨。
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系列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努力在放大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方式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了“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三大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江永实际的扶贫新路。
“十二五”期间,全县贫困发生率从36.94%下降到12.88%,下降24.06个百分点。
立足顶层设计,解决“三个问题”
突出精准识贫,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该县创新扶贫识别体系,按照要求开展了“一评二审三公示”,建立了动态的精准识别管理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信息查询平台,要了解每个村,每一名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和脱贫情况,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即可查询到。同时,对于识别的贫困户建立了“一户一册,一人一档”,并定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全面摸清了贫困底子。
突出精准规划,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为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该县所有的县级领导、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班子成员,各
乡镇干部深入
农村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在广泛听民意查民情后,立足县情和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全县扶贫总规划,分别制定了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规划,明确了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和资金来源等。
突出强化保障,解决“谁来扶”的问题。该县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成立了高规格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度,选优配强了84支驻村帮扶队伍。对贫困村,每个村由1名县级领导、2至4个县直单位联系,构建了“县级领导+县直单位+
乡镇领导+驻村干部”的扶贫大格局。
强化政策保障,做优“三项服务”
做优金融政策帮扶。抓住首批获批“全省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县”的机遇,按照“产业引导、扶贫担保、金融合作、企业参与、农户生产、政府支持、多方共赢”的原则,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用“小资金”撬动“大资本”。目前,已对全面完成了12295户贫困农户的评级授信工作,授信率85%,授信额度3.65亿元。截至8月底,共向3502户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1.07亿元,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缺资金、贷款难问题。
强化基础设施帮扶。整合各部门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网络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解决产业发展难、行路难、用电难、居住难、饮水难等问题,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瓶颈,真正使有限的扶贫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和最贫困的对象。仅去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946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32个;实施贫困户建房40户,解决160余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
狠抓技能培训帮扶。大力实施扶贫培训“雨露计划”, 仅去年,组织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旅游局、县电商办、县人社局及各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贫困村举办电商培训、发展旅游产业等各类培训50余期、培训农民近万人次。
创新扶贫模式,实施“三大工程”
精准扶贫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不同的地区就必须采取不同的对策。近年来,该县深入开展了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金融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电商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党建扶贫。在扶贫过程中,为使贫困群众既能脱贫又能不返贫,该县大胆创新扶贫思路,立足于扶贫的可持续性,重点探索实践采用利益联结机制的扶贫方式来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致力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工程,探索出产业开发“新途径”;致力实施电子商务扶贫工程,培育出精准扶贫“新引擎”;致力实施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子”。
新美
广告:http://www.hbxm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