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男子找姐姐找了半个世纪 最后在哭墙上见到她

男子找姐姐找了半个世纪 最后在哭墙上见到她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5年05月04日 10:05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重庆墙体广告

  重庆墙体广告这几天,家住重庆北部新区的张蕴仁白叟,在家里整理了近一个月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寻亲”的相片。有一张特别的“合影”,每逢他看届时就会泪如泉涌:在纪念馆的“哭墙”上,姐姐张菊仁的姓名赫然在列。他站在姓名周围,拍下了这张可贵的相片。
  77年前那场震动国际的南京大屠杀,让一个我们支离破碎。由于一个亲人的寻亲电话,张蕴仁得知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已死于南京大屠杀。
  重庆晨报曾作了《他寻觅了几十年的姐姐 出如今大屠杀罹难者名单里》的报导,引起了各方重视。这次,张蕴仁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亲姐姐“相见”,总算了却愿望。
  得知姐姐
  重庆墙体广告由于战乱别离留在了南京
  张蕴仁白叟本年61岁,和老伴一同住在康庄美地小区。小时候,张蕴仁听爸爸常提起故土南京。这让生于重庆的张蕴仁,对南京有了一种特别的神往。
  爸爸也提起过,张蕴仁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亲姐姐,因战乱姐姐被留在了南京。这成了爸爸的挂念,找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消息。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70年代爸爸逝世,他们一家也没能再回故土南京。姐姐从此也成了张蕴仁的挂念。
  “人老了,更想找到至亲,也想了却爸爸的愿望。”张蕴仁说,直到上一年的一个电话,才解开了这个谜。
  电话是他的堂姐、年过九旬的张淑仁白叟打来。张淑仁通知张蕴仁,当年张家在南京是一个我们族。他们的父辈共有十一个朋友,张蕴仁的爸爸在家中排行“老十”,而她则是“老六”的女儿。
  本来,张淑仁在南京大屠杀中获救,她一向认为,十叔已死于南京大屠杀,通过多年寻觅,才晓得十叔来到重庆得以幸存,还娶妻生了孩子。
  张蕴仁从堂姐口中得知,他的亲姐姐已死于南京大屠杀。张蕴仁决议,重回南京“寻亲”。
  寻觅姐姐
  他在扬州见到流离的亲人
  本年3月25日,他和老伴坐火车出发去扬州。他的堂姐张淑仁就住在扬州。在张蕴仁的行李箱里,带着爸爸收藏的老相片以及几十年来为寻觅女儿写的厚厚一撂信。
  在扬州南河下老街区,见到张蕴仁时,姐弟二人抱头痛哭。张淑仁本年已是94岁,尽管两人素未谋面,毕竟血浓于水,有说不完的话。
  黑夜,有些已找到的亲人以及张淑仁在扬州的子孙辈,都在扬州聚会。“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有这样的相聚,我含笑九泉了。”堂姐张淑仁一席话,又让张蕴仁红了眼眶。
  当天黑夜,堂姐张淑仁握着张蕴仁的手,一向不愿松开,叙述当年新四军救她的故事,还有这些年她寻亲的阅历。
  多半个月,张蕴仁就这样陪着堂姐,每天听故事,好像要补偿回几十年未曾见面的惋惜。
  重回故土
  他圆了爸爸多年未了愿望
  在江苏扬州的时间里,张蕴仁还晓得了爸爸的一个“隐秘”,这个“隐秘”爸爸从未向他提起过。
  张蕴仁的爸爸张槃是1929年从上海美专结业的画家,抗战迸发后随国民党戎行一同前往内地,通过湖北随县时,认识了母亲刘婉珠,两人来到重庆后结了婚。到了重庆以后,爸爸就以卖国画、画竹帘牵强保持日子。退休前,爸爸在工商联上班。
  堂姐张淑仁保存着一份家谱,爸爸这十一个朋友姐妹的姓名,中心都有“家”字,代表他们是“家”字辈,最终一个字都有带“木”。比方,张家懋、张家樾、张家楠……而爸爸在家谱上的姓名,不叫张槃,而叫张家槃。
  张蕴仁记起,爸爸说过曾跟从国民党戎行抗战。这让他好像理解了,爸爸改姓名的寓意:舍“家”卫国。
  脱离扬州后,上个月底,张蕴仁带着老伴来到了南京。他到了本籍四象桥,也去了爸爸的出生地针巷。重回故土,那是爸爸的愿望,由张蕴仁来完成。
  见到姐姐
  半个世纪的寻觅止于哭墙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张蕴仁最想去的当地。这儿可以“见”到自个的亲姐姐,也有爸爸终身的挂念。
  在纪念馆的遗属登记处,张蕴仁查找到一本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日志》,在第104页有这样的记载:在秣陵镇,张菊仁被日军杀害。
  坐落南京大屠杀罹难同胞纪念馆南面的罹难者名单墙,被称为“哭墙”。在鳞次栉比的姓名里,张蕴仁第一次见到了姐姐“张菊仁”。
  尘埃落定,泪洒哭墙。此刻,相距张蕴仁晓得有个亲姐姐已过了半个多世纪。
  张蕴仁站到姐姐张菊仁的姓名旁,拍下了姐弟俩人生中第一张“合影”。这将变成他终身的收藏。
  张蕴仁说,爸爸还曾提起,奶奶当年也留在了南京,后来也一向没有消息。依据堂姐张淑仁的回想,奶奶张马氏也死于南京大屠杀。当前,奶奶张马氏的状况,已上报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由于每两年在“哭墙”上增刻一次死难同胞的姓名,通过审核后,奶奶张马氏的姓名不久也会出如今“哭墙”上。
  “以后,每年都会去南京,祭拜我的亲人。”刚回重庆不久的张蕴仁说。
  77年前那场震动国际的南京大屠杀,让一个我们族四处流离。家住重庆北部新区的张蕴仁白叟,即是这个我们族中的一员。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在那场大屠杀中也未能幸免。为了寻觅姐姐,张蕴仁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尽力。
  上个月底,他在南京大屠杀的哭墙上,见到了姐姐“张菊仁”。

相关资讯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