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
墙体广告 1935年5月,赤军一、三、五军团和中心纵队从皎平渡过金沙江进入会理县,三军团十三团、九军团约5500人,则别离经洪门渡、树节渡头入川,进入凉山州会东县。
在途经会东县姜州镇时,不少赤军兵士中暑了,本地居民用酸角熬制了一种饮料,取名为“赤军汤”,送给赤军解暑。现在,酸酸甜甜的“赤军汤”,已在会东县撒播了80年,变成本地的特征,家家户户都会做。
兵士中暑
乡民为其熬煮“赤军汤”
现在的会东县,是全国烟叶出产榜首大县、华山松籽出产榜首大县、全国松露产区面积最大县。在本地,赤军的故事,仍在口耳相传。
本年90岁的廖中元白叟,家住会东县姜州镇。1935年,年仅9岁的他,曾得到了赤军的协助。“那个时候,穷得很啊。”回忆起当年情形,白叟较为感慨。一天,传闻来了赤军,他和兄妹准备上山去躲藏,但在路上便遇到了赤军。
廖中元说,赤军和想象中的彻底不一样,十分亲热。有赤军兵士喊他:你这个小娃,在这里干什么?还拿出糖块给他。赤军在村里歇息,要烧饭没柴火,他跑回家中抱了一捆柴送去。赤军脱离时,看到他身上穿得破破烂烂,还送给他一套军装,让他改小了再穿。
据本地史料记载,1935年赤军通过姜州,5月的气候现已十分酷热,不少兵士都中暑了。所以,乡民用本地特有的一种植物——酸角,加上甘蔗红糖和水熬煮,制成饮料送给赤军,解暑作用十分好。自此,这种饮料有了“赤军汤”的姓名。现在,80年过去了,“赤军汤”在本地一向撒播,变成一大特征,家家户户都会做。
参军入伍
乡民跟着赤军北上长征
赤军走过姜州镇,来到马龙乡沟口村时,村里有5名青年自愿参与了赤军,跟着部队北上。乡民林开文告诉记者,他的伯父林万夫,就是其中一人。
“其时我伯父只有17岁,家里很穷,他决定参与赤军时,赤军现已脱离了村子。”林开文说,其时,伯父步行沿着赤军跋涉的道路追逐部队,在1935年5月12日下午2点过,赶上了红九军团,以后,被分配到三排九班当兵士。
和林万夫一同参军的,沟口村一共有5自己。两天后,部队抵达宁南县披砂镇,现已有4人在战斗中献身,只剩下了林万夫。据记载,长征成功后,林万夫先后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解放后,先后在
河北、
河南军区作业,于2014年4月去世。
红果村的张兴安白叟的爸爸,当年也差一点跟着赤军去长征了。张兴安说,赤军通过期,他的爸爸张发亮看到赤军纪律严明,不拿
大众一针一线,是公民的军队,也自愿参与了赤军。爸爸跟着部队走了一段时间,想到家中还有两位白叟没人照顾,所以又回来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