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墙体广告 咱们见过许多高跷扮演,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深的演技,
陕西的高跷尽管比你们高,但仅仅是摇晃走动,而没有见到过像东巩高跷这么把民间舞蹈、杂耍和高跷绝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方式,让咱们大开眼界。”央视导演焦龙、白托娅、孙丹、毕波点评道。
东巩高跷代言人叶经房说,他的最大希望即是借助央视平台,把东巩的高跷传遍大江南北、长城表里、走向世界!央视导演们表明将帮助东巩镇实现这么希望。
东巩高跷分“文跷”和“武跷”。文跷重视扭、摆、说唱,武跷侧重特技外型扮演。武跷和文跷一上场都要穿花,本地叫“穿境地笼子”,在扮演的中心也要穿花,作为前后扮演的过渡。除配乐、打杂的外,踩高跷演员由奇数组成,分旦、丑两个行当。
东巩高跷民间文艺扮演方式在本地非常活跃,可谓老少咸宜、妇孺皆会。全镇22个村有34支高跷部队,能参与高跷扮演的
大众达4000多人。尤其以上泉坪村、陆坪村、莲花池村、信家沟村、太坪村、双坪村、苍坪村、桂竹园村最为超卓。
多年来,东巩镇安排百人高跷队举办不一样方式的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使东巩高跷文化艺术不断得到了传承和开展。2007年3月,东巩高跷被襄樊市人民政 府发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5月东巩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高跷)之乡”;2008年10月,东巩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高跷)”;2014年12月东巩高跷作为
襄阳市仅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参与中央电视台城市一对一节目《战地之旅》拍摄并播出,使 东巩高跷文化艺术走出了国门。